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18: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13:02
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科学研究表明,其出现在大约1.3亿至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早期的白垩纪化石记录中,被子植物的数量远少于蕨类和裸子植物。直到白垩纪末期,大约8000至9000万年前,被子植物才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在北半球的北美、葡萄牙和远东地区,阿尔必期和阿普第期时期,首次发现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叶印痕的化石,以及原始的单沟花粉粒,但这些化石与裸子植物的花粉难以区分,鉴定存在困难。随着地层的更新,白垩纪晚期的麦斯特列赫期,出现了现代科属的化石,如木兰目、金缕梅目等,显示出被子植物的多样化过程。
然而,F·L·S·麦维尔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发现,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晚二叠纪,舌蕨亚纲的Glossopteris linearis和Breytenia Plumsteadiae具有与被子植物类似的封闭式胚珠,这支持了生殖叶学说。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被认为可能在白垩纪的赤道带或其附近,证据包括在热带纬度发现的早白垩世三沟花粉。原始被子植物最初可能生长在半干旱的河岸生境,随着时间发展,分化为乔木和草本。
白垩纪时,被子植物由于大陆未分离而快速传播,到了晚白垩世,随着古陆分裂和迁移,植物区系开始分化。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直接联系在化石记录中缺乏,一般认为其祖先在裸子植物的种子蕨类群中。学者们提出了“花球果”假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源自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尽管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被子植物是单元发生的,且花粉油层的出现是与动物传粉紧密相关的特征,支持了被子植物起源的生态学解释。
综上,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跨越了数千万年,从早期的相对稀少到晚期的全球主导,其多样化的关键阶段和生态联系得到了化石和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证实。
扩展资料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1门。由少数(典型的是8个)细胞构成的胚囊和双受精现象被视为被子植物在进化上的一致性和与其他植物类群区别的证据。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