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20: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20:29
在肉类加工过程中,颜色变化是决定肉制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主要的色素成分是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其中肌红蛋白占比高达70%~90%,是肉色的主导。它在不同氧分压下呈现不同颜色:无氧状态下呈紫红色,充分氧化后为鲜红色,而低氧状态下则变为褐色。新鲜肌肉切面暴露于空气中,约30-40分钟后,会形成氧化肌红蛋白,颜色转为鲜红,但若氧分压不足,肉质容易褐变,因为肉内耗氧酶会消耗氧气,导致氧分压降低。
亚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被用于发色,同时具有抑菌、抗氧化和改善风味的作用。然而,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反应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因此,企业需关注亚硝酸盐的使用,寻求更安全的替代品。目前,替代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复合添加剂,包括发色剂如赤鲜红、抗氧化剂如磷酸盐、多聚磷酸盐和抑菌剂;另一类是阻断亚硝胺形成的添加剂,如抗坏血酸。此外,山梨酸、山梨酸醇和鞣酸等也可抑制亚硝胺的生成。
除了亚硝酸盐,肉制品中还使用着色剂、营养强化剂和呈味剂等添加剂,以提升产品感官体验。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制品的需求和期待也在增长,优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实现色香味俱全且保质期延长,是食品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护色剂为可增强肉及肉类制品色泽的非色素物质,也叫发色剂。中国规定的发色剂有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4种。在果汁中应用的护色剂有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多用于酒类生产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这类物质称为发色剂或呈色剂。能促使发色的物质称为发色助剂。在肉类腌制中最常用的发色剂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发色助剂为L-抗坏血酸(即VC)、L-抗坏血酸钠及烟酰胺(即V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