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0: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5 23:27
刘泽棉,1937年出生于石湾陶艺世家,是“刘胜记”的第四代传人。其叔公刘佐朝是清代光绪至民国年间的陶艺大家。刘泽棉童年的玩具是捏制的“山公”和小动物,这是他艺术天赋的体现。
刘泽棉住在陶艺名师刘传附近,常跑去看他刀刻手捏。童年学艺的经历培养了他对石湾公仔的浓厚兴趣。解放初,14岁的刘泽棉塑造了一尊毛主席像,作品生动,他因此受到南海县委书记的接见,获得30元奖金,成为陶艺童星。
1958年,刘泽棉到了石湾美术陶瓷厂,与众多著名艺人共事,博采众长,吸取艺术营养。他还利用进修机会,听取知名教授讲课,与全国著名老艺人交流。此举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艺术见解获得飞跃与升华,创作激情如泉喷涌,成功创作《善恶同眠》、《大鸭》等优秀陶塑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刘泽棉到南海平洲体验生活。面对大旱之年,他被老农的喜悦之情深深感染,创作了《喜悦》。这件作品一直畅销不衰。1994年,当江泽民总书记到石湾美术陶瓷厂视察时,对《喜悦》赞不绝口。
改革开放后,陶艺创作进入新阶段。刘泽棉创作《十八罗汉》时,踏遍了多处佛教造像艺术宝库,捏了160多个小泥稿,经过反复筛选定稿,塑造出18个姿态各异、富有个性的罗汉。在创作《水浒108将》时,小稿摆满了一屋。刘泽棉在创作中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获得了累累硕果。
刘泽棉(1937-)生于四代相传的陶艺世家,师承叔公刘佐朝,并深受刘传等名家的影响,曾于1958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7年、1997年先后两次在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2002年应邀到美国路易州大学讲学,进行陶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