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20: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4:56
一、高发慢性疾病,危害有多大?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 80 岁,但随之而来,罹患慢性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那么,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哪些,它们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从上表可见,这些慢性病会导致一系列的相关疾病:
以甲状腺结节为例,大约有 5% 会演变为甲状腺癌,这也是目前保险公司理赔最多的重疾(点击了解)。
又比如说高血压,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脑中风、冠心病、慢性肾衰竭等重大疾病,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因此在过去,慢性病患者想买保险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保险的本质就是大数据,在积累了足够的疾病和医疗数据后,保险公司也陆续开发出针对慢病人群的产品。
二、甲状腺结节,能买哪些保险?
大部分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费用都不高,之前倍领哥也分享过甲状腺结节发生癌变的案例(点击查看),整个治疗下来只花了两万块。
因此,有些公司也开发出甲状腺版的百万医疗险:
如图所示:
三款产品的保障内容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尊享 e 生 2019 会对甲状腺结节除外,而另外两款都有机会承保,价格也要贵一些。
相对来说,尊享 e 生(优甲版)的优势更加明显:
保障更好:如果甲状腺结节发展为甲状腺癌,尊享 e 生(优甲版)最多报销 400 万,而臻爱(甲状腺版)只能报 10 万。
性价比更高:以 30 岁的保费为例,尊享 e 生(优甲版)大概是臻爱(甲状腺版)的三分之一。
续保更人性化:如果产品停售了,尊享 e 生(优甲版)无需告知就能续保新产品,而臻爱(甲状腺版)需要审核。
总的来说,尊享 e 生(优甲版)保障全面,增值服务也很实用,在菜单栏:保险严选,就能查看产品详情。
另外这款产品还有一个“术后版”,对于 4 - 6 级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半年后,提交病历报告进行核保,也有机会购买。
除了百万医疗险,重疾、定期寿险的投保技巧,可以参考《2019 甲状腺疾病投保指南》。
三、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这几款
高血压被人们称为“沉默的杀手”。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
倍领哥也找到了几款可带病投保的产品:
直接说结论:
如果符合健康告知:优先考虑众安的高血压专享医疗险,这款产品的保障和普通百万医疗险类似,价格也不算太贵。
如果已经患过心梗:建议考虑安心心意保,可以报销再次心梗的住院费用,不过心脏支架的费用是不报的。
如果血压超过 180 mmHg:易安不倒翁还能承保,可以报销缺血性脑卒中的医疗费。大家还可以搭配防癌险和防癌医疗险,让保障更加全面。
对于高血压患者,能买到合适的保障还是很不错的。
四、糖尿病患者,这些保险可以保
过去如果患有糖尿病,基本就和保险无缘了,但最近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专项保险:
糖尿病并发症保险:主要适合早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仅保障糖尿病并发症,如果达到理赔标准,就一次性赔付保额。
糖尿病百万医疗险:适合早期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保障和普通百万医疗险差不多。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倍领哥将具体产品整理如下:
直接说结论:
如果想要保障齐全:可以选择昆仑健康的糖尿病并发症保险,除了保障常见的 5 种并发症外,还新增了 5 种相关轻症,比如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轻度脑中风等。
如果追求高保额:可以选择泰康甜蜜人生 A 和人保甜蜜无忧,最高分别能买到 30 万和 20 万的保额,适合预算比较充足的朋友。
如果是 1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昆仑和众安的产品。不过两款都是一年期保险,续保可能没那么稳定。
以上说的都是给付型保险,疾病达到条款规定就一次性赔付保额。
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搭配众安的糖尿病医疗险,最高 200 万保额不限社保报销,保障基本上和百万医疗险差不多。
如果你不符合以上产品的健康告知,还可以考虑防癌险和防癌医疗险,优先把癌症保起来。
五、慢性肾病,照样可以保
慢性肾病同样是常见的拒保疾病之一。前不久,众惠相互保险推出了肾病专属保险: 肾爱保。
这是一款只保障特定肾病的医疗险,具体信息如下:
直接说结论:
慢性肾病 1、2、3 期患者可以考虑这款产品,肾透析、肾移植、血液灌流等费用都可以报销。
这款产品的收费和我们的身体情况挂钩:
例如 30 岁男,未患有糖尿病,投保 50 万保额,血肌酐值为 60 μmol/L,保费 1009 元;如果血肌酐值为 171 μmol/L,保费 3155 元.;如果血肌酐值为 172 μmol/L,则无法投保。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众惠的官方微信上测算保费。
作为一款创新型产品,其续保条件也是很不错的,只要首次投保时如实告知,就不会因为健康变化而拒绝续保,或者增加保费。
不过它的健康告知是比较严格的,并不是所有慢性肾病患者都能投保,建议大家投保前仔细阅读健康告知。
只有投保时做好如实告知,理赔时才能顺顺利利。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进行健康告知,可以阅读《一文读懂健康告知的全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