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1: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11:55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挑战魏国,魏军统帅司马懿在渭南与其对峙。诸葛亮深知持久战对蜀军不利,而魏军坚固的防线不易攻破。面对困境,诸葛亮运用智谋,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策略。他派遣使者送去大量妇女头巾和发饰,并附上信件,嘲笑司马懿胆小如鼠,暗示他若不敢应战,不如装扮成妇人。司马懿虽然气愤,却并未落入圈套。
同时,中国古代女性的觉醒也有着鲜明的象征。如秋瑾,这位女性英雄,她热爱穿男装,展现了当时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潮流。她的《对酒》一诗,风格豪放,让人误以为出自男性之手。事实上,中国的男性文学往往带有些许女性化的细腻情感。早在千年前,花蕊夫人就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女性地位低下的不满:“君王城上降旗竖,深宫女子哪得知?二十万人解甲归,竟无一男儿!”而秋瑾则进一步质疑:“世间污浊,何英雄众多?唯有女子英杰,时显锋芒。”
秋瑾的时代,女性的抗争已成潮流,她们以男性化的姿态挑战传统,如杭州秋瑾墓的对联所表达:“巾帼英雄,求仁者仁,虽有怨尤,却矢志不渝。亭台风雨中,虽死犹生,为自由而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