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22: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1:37
导读:治丧,俗说“做白喜事”,因古人认为人终有一死,人死是“驾返仙乡”,去极乐世界“再造辉煌”。人去世之后都要办丧礼,那么你知道传统丧葬礼俗之送终是什么吗?送终的由来和礼俗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送终
当人的生命垂危之时,其亲属要守护在其身边,直到其去世,这种习俗就称为“送终”。“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特别是为老人送终在传统丧葬中尤为人所看重,并以没有给老人送终为毕生遗憾。
送终的由来
丧葬礼俗,是人生最后一项礼仪,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因而俗称“送终”,古代被称为凶礼之一。孟子强调了送终丧礼的重要性,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焦循正义:“孝子事亲致养,未足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古代华夏族极重丧葬礼仪,送终之礼在各代也均有记载,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说:“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宋代司马光《论麦允言给卤簿状》称:“陛下念允言服勤左右,生亦极其富贵,死又以三事之礼为之送终。”清代姚世钰《哭女》诗云:“绣得罗襦几回著,送终犹是嫁衣裳。”
人在弥留之际,儿孙及其直系亲人都必须在床侧守候,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更不能哭泣,目送其去世。为老人送终以子女到齐为“福气好”。
送终的礼俗
民间旧俗,在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先为其沐浴更衣,此俗在周以前就有。这时的沐浴和生人一样,洗发、擦身、修剪胡须和指甲。为将逝者更衣,即为其脱去旧衣,内外穿上新衣。旧俗认为死者如果是没穿好衣服就咽气,是“光着身子走了”,家人会内疚。古代,为死者更衣又被称为“小敛”,就是为死者穿上入葬的寿衣。寿衣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衣裤的件数,忌双喜单。寿衣往往有许多求吉驱邪的讲究。例如,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死者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
湖南湘中地区,寿鞋袜要由女儿或女性亲属做。寿鞋底钉七星,意为愿亡者足踏星月,登天成仙。佤族在为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时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时所穿的衣服之外,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这是因为在佤族传统观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旧衣服脱掉,这样死者的灵魂回来能认识自己的身体;而把外面的新衣服反过来穿,是为了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沐浴更衣后,要将将逝者从卧房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旧俗认为人若死在卧床上,灵魂就会被系在床上无法超度。有的地方也把死者是否在灵床上逝世看做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则死时不移入正厅。
民俗小百科:属犷礼
在上古时代,当亲人在弥留之际或寿终正寝时,亲属以新的蚕丝或是新的棉花,放于亲人的口鼻上面,细看棉絮如不飘动,即鼻息已经停止,以此方法来验证死亡的真确。《礼记·丧大记》记载:“属红以俟绝气。”郑玄注:“红,今之新丝,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因而“属矿”也用为“临终”的代称。时至今日,时代进步,也不需以此法验证死亡,这个礼俗仪节亦随着时代变迁而渐渐消逝。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丧葬礼俗之送终,送终的由来和礼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