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15: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15:41
数据库加密技术发展至今,多种实现方式并存。包括应用系统加密、前置代理加密、后置代理加密、表空间加密、文件系统加密以及磁盘加密。本文将围绕这六种技术,介绍其原理及适用场景。
1. 应用系统加密
应用系统加密是最早的加密形式,其原理是在应用系统的源代码中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后存储到数据库。适用于业务系统中对少量敏感数据的加密需求。
2. 前置代理加密
前置代理加密是在应用系统加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独立的加密组件实现数据在保存到数据库前的加密。适用于业务系统对有限敏感数据加密,且不愿或无能力进行研发的情况。
3. 后置代理加密
后置代理加密技术通过数据库引擎的扩展接口实现数据加密,保证应用透明性和独立权限控制。适用于查询涉及加密数据不多且查询结果集不大的场景。
4. 透明数据加密(TDE)
透明数据加密技术结合后置代理加密的优势,降低数据库扩展机制依赖,提高性能。适用于对数据加密透明度有要求、需对数据库超级用户权限控制以及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5. 文件系统加密
文件系统加密在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子系统层面实现文件加密,适用于数据库存储加密需求,尤其是不支持透明数据加密的数据库系统。
6. 磁盘加密
磁盘加密技术通过加密磁盘内容保障安全性,适用于所有存储加密需求,但无法提供对数据库用户的增强权限控制。
数据库加密技术的应用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方案,以实现数据安全与性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