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0 0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8:57
邹韬奋先生的故居坐落在上海市万宜坊(重庆南路205弄)54号,这是座建于民国18年的法国式三层新式里弄建筑,面向南方,占地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它的底层是会客室兼餐室,装饰简洁,墙上挂着邹韬奋夫人亲手绣制的字迹、邹母的照片以及风景画。这里曾是邹韬奋与好友如胡愈之、杜重远、金仲华、张仲实和徐伯昕等人的聚会地,他们常常在这里商议救国大计和出版事务,特别是《生活》周刊的编辑工作。
邹韬奋的写作室,即亭子间,约7平方米,内设写字台和小书橱,是他的工作重地。除了在环龙路(今南昌路)的《生活》周刊社处理日常事务,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编撰时评,如《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也在这里完成编译。抗战期间,他积极抗日,《生活》周刊成为宣传抗日救国的重要平台,曾筹集资金援助黑龙江抗日部队,以及为十九路军募集军需品和慰劳品,还在沪西设立伤兵医院。
然而,不幸的是,1932年7月,因《生活》周刊被认为“言论反动,毁谤党国”,国民政府禁止其邮递发行。邹韬奋随后投身于民权保障运动,成为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他的勇敢行动使他被列入国民党暗杀黑名单,被迫于1933年7月14日前往欧洲考察。1936年7月15日,邹韬奋与其他知名人士共同签署了《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公开信,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合红军共同抗日。不幸的是,同年11月22日,他和其他六人被捕,成为著名的“七君子爱国入狱案”的一员。
1956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国家文化部批准在同弄53号建立了邹韬奋纪念馆。1959年5月26日和1977年12月7日,这座故居两次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后人缅怀和研究邹韬奋及其时代的重要场所。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