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12: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2:31
上海说唱,这个源于独角戏的曲艺形式,原名什锦说唱或方言说唱,曾在上海和苏南地区享有盛誉,是上海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金陵塔》、《热心人》、《人民售票员》等经典曲目,见证了其昔日的辉煌,如《石油塔》、《福来》和《古彩戏法》等,更是深受观众喜爱。袁一灵、黄永生、龚伯康、方艳华和顾竹君等艺术大师,是上海说唱的重要代表人物。
然而,如今的上海说唱面临严峻的传承困境。黄永生,一位70多岁的老艺术家,通过定期举办的“大家唱”活动,竭力推动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他深感忧虑,认为曲艺艺术的传承在于口耳相传,即使曾经的辉煌如日中天,如果没有新一代的接班人,都将化为乌有。黄永生的期待,是看到有年轻人能接过上海说唱的接力棒,展望其未来。
顾竹君,作为女性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她的感受更为直观。她以“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来形容上海说唱的现状,回忆起70、80年代的繁荣时期,专业的说唱演员群体庞大,江浙地区的文艺团体都曾争相邀请。然而,随着娱乐文化形式的多元化,上海说唱逐渐式微。顾竹君指出,上海说唱的表演要求较高,需要庞大的乐队支持,这使得其在社区等小型场合的演出变得困难,且成本高昂,这无疑是其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顾竹君同样为后继无人的困境感到忧虑,她曾试图培养新一代的说唱者,但成效有限。她提到,现在想找到真正投入学习的学生都极为困难,自己带过的学生中,只有陈思清能真正投入,其他人只是当作副业。这种状况让人不禁为上海说唱的未来担忧。
上海曲种。脱胎于独脚戏。流行于上海市和江、浙一带。早期独脚戏演员在翻场时,往往由上手唱一段小曲,下手操琴伴奏,唱词多是即兴创作,没有脚本,此即上海说唱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上海演员黄永生与其他人合作,把早期的一唱到底的形式发展成说、表、唱、做综合的形式,加强了艺术表现力,使这一曲种逐渐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