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1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21:06
景祜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通过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并对宰相把持朝政、培植党羽等行为表示了极大愤慨。同时,他主张皇帝应改变现有的用人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这一行为,对时任宰相之高位的吕夷简而言,不啻是对其权威最严重的挑战和打击,他自然不甘示弱,于是以“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的罪名,对范仲淹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击。最终,范仲淹不敌吕夷简的老谋深算,无奈落得个“被罢黜,改知饶州”的下场。 他于天圣八年,给晏殊的书信中所提及的内容:“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最真实的范仲淹,他的心中装得下“天下”,却唯独装不下一分私心,无论何等困厄,他始终无改其“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本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传世名言,我们认识他就是从《岳阳楼记》里这句名言开始的。很多人知道范仲淹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治世名臣,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秉公直言,文武双全的大格局之人。现代有人用一句话概括了范仲淹的一生:“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这是毫不夸张的说法。范仲淹的一生确实是忠臣良将的典范。范仲淹为人为官最重视的是百姓社稷,他在各地就任做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事情。他兴办学堂,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他抗洪筑堤,让百姓免受洪灾之苦;他知人善任,提拔有才学的清流贤者入朝为官;他远赴荒凉西北边境,筑城建寨,为国戍边。
范仲淹以廉俭治家,对家人要求甚严,要求子孙秉持简约家风,其“子孙皆守其家法”。史载,范仲淹母亲在时家里还很贫穷,其后虽然出仕发达了,但他廉俭之风不变,若家里没来客人,餐桌上很少见肉,妻子儿女的日常用度仅能维持即可。俗话说,家严出孝子。范仲淹严谨的家风涵养了范家子孙的节操,范家后人亦多以忠孝处世,后人赞其“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 范仲淹在朝能主政,出帅能戍边,从不结党营私,不畏强权*,不追名逐利,不怕捐躯赴国,一身才华与正气,明明凭着一身本领可以高枕无忧,却偏要三番四次去触碰腐朽的朋党利益,去得罪皇亲国戚。皇帝欣赏他的才干,却也因他的直言不讳的性格拿他无可奈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21:06
范仲淹是一个坚定,斗志昂扬,也有随时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21:07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人,看东西看的十分透彻,只这一点就很超出一般人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21:08
我觉得他的行为还是值得赞赏的,坚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不为生死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不遵守自己做事的原则,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