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名师精读版第七章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15: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56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
放暑假了,抱着一叠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回到了家里,喜欢泡上一杯茶走进书中与人物对话.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一直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兰河传》,我也把这本书放在了最后的阅读中.带着这样一种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个午后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封建社会害的.我不知道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的人,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春天,我们可以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可以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我们可以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呼兰河传人物读后感 500字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像是一个男作家写的。我从网上了解到萧红的一生过得非常悲惨:她刚生下来的时候,父母就给她定了婚约,在她的父母逼她成亲的时候,她一个人逃到了东北,可她的未婚夫也追到了东北,她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