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在 这几个汉字的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16: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23
冰,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在,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又如:
戴,增益。《说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戴,形声。字从“土戈”(zāi),从“田共”,“土戈”亦声。“土戈”指像军队方阵一般整齐划一的田地。“田共”本义指“两家或多家共有的田亩”、“共田”。“土戈”与“田共”联合起来表示“处在军阵般整齐划一的公私田亩包围之中的共田”。
本义:产生额外收益的田亩。
引申义:三种性质的田亩所生产的谷物的运输方式:肩挑的是公粮;手捧的是私粮;头顶的是几户人家平分的额外粮食。
再引申义:用头顶物(走路)。加于头顶。
说明:古代存在三种性质的田亩:私田,相当于今日的自留地、口粮田;公田,古代井田制中的*所有的田地,由农民无偿耕种,所产粮食归*粮仓收储;共田,既非私田也非公田,而是属于两户或多户人家,由这些家庭合力开垦和耕种,所得收益在这些人家之间平分。这种田亩中所得的增益,就是《说文》所说的“分物得增益曰戴”中提到的“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