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复州序 原文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5: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6:59
赠崔复州序
赠崔复州序 唐/韩愈
有地数百里,趋走之吏,自长史、司马已下数十人。其禄足以仁其三族及其朋友故旧。乐乎心,则一境之人喜;不乐乎心,则一境之人惧。丈夫官至刺史,亦荣矣!
虽然,幽远之小民,其足迹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于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能自辨于县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刺史之庭乎?由是刺史有所不闻,小民有所不宣。赋有常而民产无恒,水旱疠疫之不期,民之丰约悬于州。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民就穷而敛愈急,吾见刺史之难为也!
崔君为复州,其连帅则于公。崔君之仁足以苏复人,于公之贤足以庸崔君,有刺史之荣而无其难为者,将在于此乎?
愈尝辱于公之知,而旧游于崔君,庆复人之将蒙其休泽也,于是乎言。
【译文】
有辖地数百里,有供支使的官吏,从长史、司马以下有数十人。其俸禄足以惠及父母、兄弟、妻子三族及朋友和老相识。他心里高兴,则一州之人都高兴;他心里不高兴,则一州之人都惧怕。大丈夫做官做到州刺史,也算很荣耀了。
虽然如此,但是偏远地区的小老百姓,他们的足迹都不曾到达县城,如果有感到不便或不平之事,能够自行申辩于乡间小吏的就很少了,何况能自行申辩于县吏呢?能自行申辩于县吏者已经很少了,何况能自辩于州刺史的公堂呢?因此,民间之事,刺史也有所不知, 乡间小民也不公开说出。租赋有固定的数额而老百姓无固定收入,(古诗百科)水旱灾害和传染病流行也难以预料,老百姓的富裕或穷困都掌握在州刺史手里。县令不向上反映,观察使不相信反映的情况,老百姓已经到了困窘的境地而催*赋税却愈加紧急,我看刺史也真是不太好当了。
崔君出任复州刺史,您的上司是山南东道观察使于公。您的仁爱足以使复州的老百姓恢复活力,于公的贤达足以重用您崔君,您有刺史的荣耀而无难办之事,大概就在您此行了吧?
我曾经承蒙于公的了解,而和您崔君又是交游已久的朋友,我庆幸复州的老百姓将会蒙受到您的恩泽,于是说了上面这些话。
【注释】
[1]赠崔复州序:本文写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时韩愈在京城任监察御史。崔复州,名氏无考,时出为复州(今湖北省天门县西北)刺史,将行,韩愈撰此文送之。当时于颐节制山南东道,复州为其属州。
[2]趋走之吏:指供刺史支使的官吏,即僚属。趋走,奔走服役。
[3]仁:行惠施利,这里用作动词。三族:说法不一:一指父、子、孙三代及其兄弟;一指父族、母族及妻族;一指父母、兄弟、妻子。
[4]幽远之小民:偏远地区的小老百姓。
[5]自直于乡里之吏:自行申辩于乡间小吏。自直,自行申辩,以证明自己正直。
[6]不宣:不公廾说出。
[7]赋有常:租赋有固定的数额。 民产无恒:老百姓无固定的产业(收入)。
[8]疠疫:瘟疫,指各种流行的传染病。 不期:不定期,难以预测。
[9]丰约:富裕或穷困。 悬:悬系,取决于。
[10]连帅:诸侯之长,此指山南东道观察使。
[11]就穷:已经到了困窘境地。 敛:聚敛,指征收租赋。
[12]苏复人:使复州的老百姓复活。苏,苏醒,复活。
[13]庸:同“用”,重用。
[14]蒙其休泽:蒙受到您的恩泽。休泽,恩惠,好处。
【简析】
这篇文章写于贞元十九年(803)。
韩愈是崔复州的朋友,在崔复州上任时,写这篇赠序勉励崔复州做一个廉明清正的地方官吏,防止横征暴敛,使复州百姓得以苏息。
文章开头先写“刺史之荣”,然后重点写“刺史之难为”:百姓遇事不能“自直”自辩”于官府,县令对民情隐瞒不报,节度使又不信用刺史,刺史要做到廉洁清明,防止“民就穷而敛愈急”是很难的。写“难为”的本意正是希望崔复州知难而进,在复州刺史任上有良好的政绩。复州刺史“难为”之处,最主要的是管辖复州的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颇是个“横暴已甚”、“公然聚敛”的封疆大吏,所以赠序的最后一段谈到“于公之贤,足以庸崔君”,赞美之言,意在讽谏,希望于顾停止横征暴敛。文章反映了韩愈关心民瘼,反对官吏贪暴,主张施行仁政的进步思想。全文的用意主要在于借机向于颇讽谏,希望于颇能廉洁自守,能让崔复州当个清正的地方官。由于是讽谏而不是讽刺,文词委婉,因此也就磨钝了文章的锋芒。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诗人,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