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写诸葛亮的那些什么草船借箭啊,空城计啊,七擒孟获啊都是真的吗 他真的有那么神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8:4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0:32
这些都是作者虚构的,用以来美化诸葛亮的才智多谋。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三国时期真正的空城计是在公元226年,曹操手下大将文聘驻守石阳(今湖北黄陂西),孙权亲率五万大军来袭。“时大雨,城栅崩坏”,难以守卫。文聘“乃赦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孙权“果疑之”,“遂不敢攻而去。”(《三国志.魏书.文聘传》)
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0:33
都是事实发生的,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中有虚构,陈寿的《三国志》都是真实的。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段话摘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是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最后评价,大体意思就是诸葛亮是个治理内政的能手,对于统兵作战却不在行!我个人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虽然达不到《三国演义》中那么的神,但也不至于到“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真实的诸葛亮肯定有着非凡的指挥才能的!只是陈寿写《三国志》时已经是西晋时期,司马氏已经统一天下,陈寿不得不贬低诸葛亮的才能,来突出司马懿的才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0:33
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借东风什么的都是虚构的,空城计的原型是历史上赵云使用过的空营计,也是成语“偃旗息鼓”一词的由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0:34
都是假的,比如空城计,有一个说法说得好:司马懿是傻的啊不会叫个弓箭手把诸葛亮射下来吗,就这么被吓跑了怎么可能?
历史上诸葛亮的确平定过南蛮,但是七擒七纵什么的一看就是假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20:34
像草船借箭这样的,根本不可能,而且诸葛亮也没有《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神奇,那只是小说为了突出这一人物的出传奇形象所采取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