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在5千米高空,算地面还是高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0 15:2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23:17
算地面。副高是指在北半球上空,有两个大的气压系统,一个是在高纬度和极地地区的低气压,称为极涡;另一个是在中低纬度地区的高气压,因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副热带地区,所以称之为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在极涡和副高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一般称为西风带。副高由于受海洋和陆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成数个高压环流,按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分别有北大西洋副高、北太平洋副高、北非副高和北美副高等。其中对我国影响最直接的是北太平洋副高,因为它主要活动在太平洋的中、西部上空,所以也叫做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通常呈扁平的椭圆形状,东西方向上伸展较长,南北较窄。在副高环流的作用下,四周的空气作顺时针方向运动,在其南侧是东风气流,北侧是西风气流。在副热带高压系统内,高层空气由外向里辐合并下沉,低层空气由里向外辐散流出,因此,副热带高压内盛行下沉干热气流。
副高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气压,它从近地面一直伸展到对流层上层,一般我们用距离地面5500米上空,即500百帕等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作为代表,并以5880位势米等高线来反映副高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副高随季节而变化,从冬到夏副高逐渐加强,位置也不断向北移动;由夏到冬则相反,副高由强变弱并逐步南退。在东西方向上,副高也有变化,随着东西方向上的摆动,有时副高向西伸展,深入到我国*上空。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的天气,特别是夏季降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半年,由冬到夏随着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北进和加强,引导夏季风挟带着充沛的水汽逐渐向北挺进,相应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绥而形成的降雨带也随之逐步北上,从而使我国各地由南向北先后进人雨季。5—6月间,副高位置比较偏南,主要降雨带在南方,即华南和江南地区进入雨季;到6月下半月,西太平洋副高有一次明显的北进过程,华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结束,长江流域和江准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月上旬以后,副高继续向北推进,我国北方大部地区相继进入雨季。这时,西太平洋副高经常活动于北纬30—40度附近,并且西伸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由于在副高的下沉干热气流下,7—8月间也是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的高温伏旱季节。与此同时,华南地区正好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在东风气流的引导下,频繁的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我国南方,华南又进入了后汛期的多雨时期。盛夏之后,副高开始南退,夏季风跟着也日趋减弱,极地冷空气势力逐步加强,北方地区雨季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也开始明显减少。但在9—10月间,由于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向我国*伸展,在一定的地形条件配合下,在华西地区会形成阴雨连绵的秋雨天气,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常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西太平洋副高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外,有时也会发生异常的变化,我国汛期出现的大范围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一般都与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变化有联系。例如,当西太平洋副高发展强大并且位置持续偏南时,主要多雨区就会长时间滞留在长江和江淮地区,造成江淮流域洪涝灾害,1991年的江淮大水就是这种情况。与此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抬的时间提前,位置异常偏北时,我国汛期主要降雨带也偏北,北方就会多雨甚至发生洪涝。而江淮流域高温干旱。1994年松花江和辽河水灾以及长江流域严重旱灾就与副高的这种异常变化有关。
今年入汛以来,西太平洋副高发展不太稳定,我国从南到北出现过程性降水较多,同时,由于初夏副高北上较早,江淮流域的梅雨也明显提前,梅雨的雨带位置也较前几年偏北;进入7月后,副高又迟迟不向北进,雨带在江淮地区一带摆动,致使梅雨结束较常年明显偏晚,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降水较多,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因此5000算地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23:18
副高在5千米高空,不算地面了,已经是高空。5千米的高度,空气已经非常稀薄,气温寒冷,紫外线强,所以是高空地带而不是地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23:18
高空
副高在5千米高空,不算地面了,已经是高空。5千米的高度,空气已经非常稀薄,气温寒冷,紫外线强,所以是高空地带而不是地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23:19
算是地面,可以用各个气压带之间的风向来论证
在各个气压带之间的风与气压带是成倾斜角度的,这是典型的近地面风的状况
如果是在高空,则气压带之间的风向与气压带是平行的,所以气压带是在近地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23:19
高度在5千米应该算是高空了。
副高全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筒称“副高”,是在热带与温带之间的副热带地区存在着一条高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