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40
共1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16 23:14
为了过更有年味的春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增强年味,“除旧迎新”、祭祀灶王爷、吃年夜饭、守岁、拜访亲朋好友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春节期间进行哪些活动,能让人们更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呢?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小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是人们增进感情的纽带,让大家能够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相聚。节日的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维系着春节得以持续发展。
年前,打扫干净房屋并进行装饰,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把家中打扫干净,我们把这叫做“扫尘”,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平吉祥。还要在家中尽量多的换上红色的装饰品。
腊月廿三或廿四祭祀灶王爷。祭灶的时候要供点食物,要把灶台清洗干净,许多家庭在厨房里都会贴张灶神的画像。
除夕时吃一顿传统的年夜饭,菜式也是传统的,由于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所以就不赘述。除夕的晚上,大多数人会尊从守岁的习俗,除夕当晚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清晨,为了新的一年有好兆头,先放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访亲朋好友,是整个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事了。平常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面的亲戚、朋友,在过年期间好好的聚一下,增进感情。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算到了春节的尾声,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顾名思义,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风俗了,猜灯谜、赏花灯也都是在元宵节可以进行的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20:22
春节在我的理解中,一般是到初七就已经结束了。初七过后,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流浪的流浪,漂泊的漂泊,一切又恢复了正常。短短几天的狂欢,似乎不能改变什么。或许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偶遇,寒暄一番,小时候谈的山脉,变成了人脉。又或许多年前曾暗恋的女同学,在朋友的闲谈中知道了她嫁去了异乡,入了豪门。又或许以前彼此颇有成见的男同学,阔别多年再碰头,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些我们都习惯的归于成长,或许这真的是成长。我以前很不接受一些世俗的说法,但现在,自己却变成了世俗的一部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21:40
我觉得这样过年才算有年味:
一、习俗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杀猪,炖肉,打扫房子,磨豆腐。家家忙的不亦乐乎,虽然会累,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因为马上要过年了。工作了一年的在外打工的人也陆陆续续都回来了,手里的大包小包可是不少,偶尔会听到“呦,老李回来了,过年了,这是又给家里带什么好东西了?”“没带啥,买了糖果和孩子的衣服”老李脸上带着尴尬却开心的笑容说着。而这时,老李家的孩子也在不远处蹦蹦跳跳的朝着老李走过来。
二、赶集
有时间再到农村的集市上走一走,你会看到到处都挂满了红灯笼和春联,处处洋溢着快要过年的气氛。偶尔听到远处讨价还价的声音“老乡,便宜点吧,十五块钱。”“好吧,好吧,就是十五块钱卖给你,快过年了,大家也都图个乐呵。”
三、小时候的味道
回到家中,看到爸妈在准备炖肉,放下手中的行李,撸起袖子也会爸妈忙碌起来,洗锅,然后把洗干净的猪肉放入锅里,放入葱姜蒜和八角、大料,添上水,盖上锅盖,从门外抱回刚劈完的木柴,点火,开始慢慢咕嘟咕嘟的炖着肉。一会儿,锅开了,掀开锅盖,你会看到那大块的猪肉在锅里在哪里颤抖着。那馋的人流口水的猪肉味从家里飘香门外,引得隔壁的邻居都忍不住过来瞅瞅。“呀,煮上了,儿子刚回来就开始炖肉了。”父亲在那也不好意思的笑笑,“嗯,刚炖上。”,我在那也是不好意思的笑笑,但是,心里确实开心的不行。
四、亲戚小活动
一家人邀一些要好的家庭搞些小活动,早上吃完早饭有时间在本市区范围内小景点、娱乐场玩些小游戏,或者野炊,小朋友们平时读书,过年过节都希望家长带他们去玩,主要在娱乐场或者野炊,小朋友们都觉得新奇和高兴,小孩子高兴大人也就高兴了,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充实。
五、串门拜年
拜年,大年初一开始走马灯式成群结队去拜年,邻居家,同学家,同志家,师傅家,老师家,亲属家等去拜年,一直拜到初五,算算还有没拜到的,“过年好”一个面对面的祝福,充满了人与人的纯朴感情,过年很忙,很累,虽然忙忙碌碌的,但是年味十足呀!
这就是个人认为的年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23:15
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大家都会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特别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氛围。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是过大年。
♥忙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腊月歌,把一副热气腾腾的忙年景象呈现出来了。而那时的各家各户,的确是这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忙年的事务中。
小时候生活物资缺乏,大家都期盼着过年能吃肉、吃白面饺子。心中有了期盼,等待的过程就令人愉悦。大人煮肉,小孩子站在旁边馋的口水直流。蒸馒头蒸年糕,出锅的时候,大人会掰一块塞给馋娃娃们。拿到了的娃娃们,吃着跳着跑出去了,哪管天刮不刮北风下不下雪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物资丰富了,很多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超市里基本上都有卖的。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现在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过年的饭桌上摆放的还是以前的种种,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盼和心动。
♥老传统娱乐活动
小时候每到过了小年,年前年后街道就会找那么几天组织很多活动。划旱船、大头娃娃扭秧歌、踩高跷、腰鼓队等等。凡是工作不忙的,大家都会踊跃报名参加。那个时候能够加入到表演队伍中是件很荣幸的事情。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接到通知后,都会涌到街上看表演,锣鼓声,唢呐声,整个街道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小孩子最是兴奋,手里拿着糖葫芦或者攥着甘蔗,吃着跳着,小脸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热气,流着鼻涕,瞪着亮晶晶眼睛看着表演队伍。
现在很少见这种活动了。车辆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春节过后偶尔会有工会组织的一些表演,但是不会在街道上了,会在公园等地方集中表演。现代音乐取代了喇叭锣鼓唢呐。没了热闹的气氛。
♥贴春联
除夕这天贴春联多数选在中午。以前都是住平房,春联在这一天会贴在大门上。选什么样的春联很重要,也代表了各家的期盼。其它的门都会贴“福”字。家里的面缸厨房里的米缸什么的都会贴“有”字。寓意很淳朴。中午过后,整条胡同里都红彤彤的。会把路过的人的脸蛋映得红红的。
现在基本上都是楼房了,很少有贴春联的了,大家会在防盗门上贴一个“福”代表。
♥除夕夜不仅仅是吃团圆饭
特怀念以前的除夕夜。年夜饭很是隆重,整个家族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女主人是主角,整桌子的饭菜都是妈妈们准备的。那时吃饭很讲究,老人们坐在最重要的位置,每一道新菜都会先放在爷爷奶奶面前,只有爷爷奶奶动筷子了,其他人才可以吃。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工作、学习,处在适婚年龄的免不了被敲打几句,这个事情时至今日还是老样子。
守岁是必须。除夕守岁不知道把小孩子们熬得有多“憔悴”,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但是12点的时候,不管你哈喇子流的多长,大人依旧会把你拽起来。吃饺子,放鞭炮......
♥拜年
初一拜年是小孩子最最开心的事情了。新衣服穿上,天没亮就出门了,左邻右舍的挨家去拜年,每到一家,一边含着“过年好”眼睛一边瞅着人家的糖盒。等着口袋满了,再换一只口袋。小朋友之间还相互对比看谁的糖多。那时的糖是真的甜啊。
现在拜年也是见面问候“过年好”。小孩子也不再稀罕糖果了。吃块糖,大人就会跟在后面说“别吃了,吃多了牙不好”。
都在说年味淡了淡了,岂不知都是我们慢慢把传统的东西放弃了的。不过,新时代新气象新风尚,时代在变迁,一代一代人也在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01:06
一、与家人一起采购年货。年货是春节的必备之物,包括特色食品、过节衣服、饮料点心、喜庆材料(红灯笼、鞭炮、春联等)。采购年货的挑选闲逛过程中,既是与家人感情的交流,也是感受购物场所红色喜庆氛围的绝佳机会!
2
二、亲手贴春联和“福”字。贴春联是很有讲究的一件事情,首先要根据平仄音分清上下联(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即三声和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音,即一声和二声),然后准备胶带或者浆糊,让家里的小孩帮忙拿着,自己来贴上春联。这红红火火的春联自己亲手贴上喜庆感久久都散不去!
3
三、参与到年夜饭的准备中。年夜饭是春节时节一家人最欢乐的一顿饭了,做年夜饭时大家都忙里忙外得准备,你也不能一直玩手机哦,哪怕剥剥蒜、切切小葱、打打下手,也是与亲人的情感互动,并且光荣得成为年夜饭的贡献者之一。(如果能自己亲手包个丑得所有人的认识的饺子也是件蛮开心的事情!)
4
四、与家人一起除夕守夜看晚会。年夜饭快快乐乐的得差不多了,最惬意的莫过于全家人在电视机前放起小零食、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摆起龙门阵(聊天)。很多人说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了,但在我看来,节目只要喜庆就好,关键是和谁看,关键是电视机前十几年不变的亲情氛围!
5
五、亲手再放一次放鞭炮。很多年轻人一整年都在工作、学习,渐渐丢失了童年那种天真无邪的乐趣感。自己亲手放鞭炮,小心的点燃捻子,快速的捂住耳朵跑远,看着鞭炮的红碎屑子和火光蹦起缭绕,感觉瞬间穿越到儿时的春节时代,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注意遵守所在地区的燃放鞭炮规定和防火事宜)
6
六、逛庙会,看传统喜庆节目。各地庙会都有各地相应的传统杂耍技艺以及可口小吃,而且可以感受人头攒动的热闹和此起彼伏的小贩吆喝声,感觉喜庆满满,另外还可以关注本地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等节目的时间,拉着亲戚朋友一起看。(注意自我保护防止*故)
7
七、感受过大年的天天喜庆。初一拜年、初二回门、初三老鼠娶亲、初四……正月十五闹元宵,只要你想过个年味十足的春节,那么它就并不是件难事。元宵节各地都有花灯会,烟火晚会等,着实可以让你一饱眼福,融入到这过大年的喜庆浪潮中。
8
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春节也是个能人各显身手的时间,广大网友平日里是工作族和学生,过年时节,有的可以做出满汉全席、有的可以写全村的春联、有的可以亲手做出美轮美奂的灯笼、有的可以剪出喜气洋洋的窗花,有的呢,上面的都不会,但可以吃遍天下美食!希望大家都过个年味十足的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03:14
1、团聚——过年家人团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尽可能团聚在一起是几千年中华民族重要传统文化之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传统文化有削弱的现象,但是,在绝大多数人心中团聚仍然是过年体现年味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每年春运的人潮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代团聚这个概念也包含了一些新内容,按团聚的人群来分,有很多种团聚的方式:
1、以男人为主,和男人所在的家庭或家族团聚。
2、以女人为主,和女人所在的家庭或家族团聚。
3、自己的小家庭团聚(我现在主要渴望和谋划每年能小家庭聚聚)。
4、身边同事、朋友团聚(当年和战友一起过年就是单位集体团聚)。
2、团圆饭——过年仪式感项目之一
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是每年过年的重头项目,不论是困难时期,还是现在物质丰富时期,年夜团圆饭都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也是一家人最重视的一顿饭。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时,吃年夜团圆饭,刚出生的婴儿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都必须安排上桌,这种仪式感让儿时的我除了记忆,不敢发问为什么要这样,直到*以后才自己悟到这种仪式感。
3、春联、鞭炮、压岁钱、新衣服——一个都不能少
春联是家家户户春节必须项目,通常有二种春联,一种正常红色春联,另一种是*春联。红色春联是正常春节的,*春联是代表家里当年有离世的人。
鞭炮在春节越多越好,多放没标准,下限可是有标准的,我的家乡准备开始吃团圆饭必放一大窜鞭炮,这个鞭炮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这家人兴旺情况和富裕程度。初一早晨起床必放一大窜鞭炮,第开一道门必放一窜鞭炮,等等。
压岁钱和新衣服主要是晚辈享受,现在生活好了,老人也同样能享受,但习惯还老人给小辈发压岁钱。
4、走亲访友——一年必须联系一次
现代生活节凑加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远离家乡工作,对亲友走去相对较少了,但是春节肯定会走去一次,也必须 走去一次,相互表达问候,交流一年的情况。否则当作断交。
5、辞岁——到各位祖先灵前的仪式
将家里准备的年夜饭第一碗,红烧肉的第一碗,肉圆子第一碗三样东西,配上酒水、香和纸钱,一起孝敬祖宗。这也是非常有年味仪式感的事,我感觉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大家学会感恩,感谢祖先为家族做出的贡献。
另外,全家人一起打扫卫生、整理家里、准备年夜饭、采购干果和水果、准备春节期间来访亲友接待事宜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05:39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小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是人们增进感情的纽带,让大家能够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相聚。节日的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维系着春节得以持续发展。
除夕时吃一顿传统的年夜饭,菜式也是传统的,由于不同地方的习俗不同,所以就不赘述。除夕的晚上,大多数人会尊从守岁的习俗,除夕当晚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的清晨,为了新的一年有好兆头,先放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访亲朋好友,是整个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事了。
平常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面的亲戚、朋友,在过年期间好好的聚一下,增进感情。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算到了春节的尾声,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顾名思义,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风俗了,猜灯谜、赏花灯也都是在元宵节可以进行的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08:20
一年不买衣服;每月吃一次肉,除夏秋外不吃水果;放弃手机、网络、高铁,和亲友写信联系;不看任何娱乐节目;每周只休一天,还要早起做家务。然后过年你会发现穿新衣服很开心,敞开吃鱼肉果蔬很幸福,亲友团聚好热情,春节晚会真精彩,假期睡懒觉超级舒服。这就是过去的“年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1:18
一、习俗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杀猪,炖肉,打扫房子,磨豆腐。家家忙的不亦乐乎,虽然会累,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因为马上要过年了。工作了一年的在外打工的人也陆陆续续都回来了,手里的大包小包可是不少,偶尔会听到“呦,老李回来了,过年了,这是又给家里带什么好东西了?”“没带啥,买了糖果和孩子的衣服”老李脸上带着尴尬却开心的笑容说着。而这时,老李家的孩子也在不远处蹦蹦跳跳的朝着老李走过来。
二、赶集
有时间再到农村的集市上走一走,你会看到到处都挂满了红灯笼和春联,处处洋溢着快要过年的气氛。偶尔听到远处讨价还价的声音“老乡,便宜点吧,十五块钱。”“好吧,好吧,就是十五块钱卖给你,快过年了,大家也都图个乐呵。”
三、小时候的味道
回到家中,看到爸妈在准备炖肉,放下手中的行李,撸起袖子也会爸妈忙碌起来,洗锅,然后把洗干净的猪肉放入锅里,放入葱姜蒜和八角、大料,添上水,盖上锅盖,从门外抱回刚劈完的木柴,点火,开始慢慢咕嘟咕嘟的炖着肉。一会儿,锅开了,掀开锅盖,你会看到那大块的猪肉在锅里在哪里颤抖着。那馋的人流口水的猪肉味从家里飘香门外,引得隔壁的邻居都忍不住过来瞅瞅。“呀,煮上了,儿子刚回来就开始炖肉了。”父亲在那也不好意思的笑笑,“嗯,刚炖上。”,我在那也是不好意思的笑笑,但是,心里确实开心的不行。
四、亲戚小活动
一家人邀一些要好的家庭搞些小活动,早上吃完早饭有时间在本市区范围内小景点、娱乐场玩些小游戏,或者野炊,小朋友们平时读书,过年过节都希望家长带他们去玩,主要在娱乐场或者野炊,小朋友们都觉得新奇和高兴,小孩子高兴大人也就高兴了,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充实。
五、串门拜年
拜年,大年初一开始走马灯式成群结队去拜年,邻居家,同学家,同志家,师傅家,老师家,亲属家等去拜年,一直拜到初五,算算还有没拜到的,“过年好”一个面对面的祝福,充满了人与人的纯朴感情,过年很忙,很累,虽然忙忙碌碌的,但是年味十足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4:33
“年味”是树立在长辈绝对权威的社会结构上才有的氛围。
那种社会结构下,长辈有绝对权威和财力。小辈多要依托长辈的权威来获得庇护,长辈通过积攒更多的小辈来获得面子。
而现代社会则行不通。
几十年的倡独生子女,导致长辈无法看到很多小辈。小辈又穷的只能躺平,根本不会结婚,也就不会有孙子。无法还原古时子孙满堂的感觉。
长辈往往比较穷,被子女房贷吸干了血。知识面又狭窄,小辈除了要压岁钱外不屑与长辈沟通。
现代人娱乐多向单人化倾斜,与长辈那时代大家一起热闹产生了鲜明反差。现在一群小孩聚在一起是各*手机看,很难产生话题,也就不会热闹。
现代社会普遍收入低,唯一的升官发财机会入又要求985,211等学校。所以许多父母选择从小对孩子进行严酷训练。严酷训练之一就是不要被长辈带坏。所以许多小孩3岁以前是不会见到长辈的。导致对长辈形同陌路。
综上所述,在*人口、大家都很贫穷的现代,无法还原古时富裕的年味。这是时代的悲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8:04
其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年味儿真的越来越淡了,现在的城里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静悄悄。烟花爆竹也禁止燃放。偶尔放点儿彩灯还要等到15。农村也差不大些,也是家家户户都静悄悄的,吃完年夜饭。各自玩儿的手机。虽然年年都有春晚。但是根本就勾不起大家的兴趣,内容也是一塌糊涂。我认为有年味儿的春节就是炮竹声响,欢天喜地以前有踩高跷。现在也没有了。大家晚上。聚在一起打打扑克,玩玩麻将,唠唠磕儿。欢声笑语,能玩到半夜。这样的年才有年味儿。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21:52
怎样过现在都很难体现出年味了。原因其实只有一个:缺少人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1:57
都说年味淡了,是现在很多地方倡导文明过节,环保过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让很多人感觉年味变淡。想要过得有年味,还是要积极参与家庭活动中,可以组织家人聚餐,或者出去附近游玩,或者唱歌,玩游戏等等,让过年更加有气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6:18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非常受中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年"的味道变淡了,过年的氛围变少了,生活的色彩似乎失去了许多。我们应更加珍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认真过年,过好年,让传统节日在今天更好地传承。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让年过得更有味道需把握的基本原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0:56
现在的年味比较淡了,那么过年的话需要有年味,那么就家里面要搞一下卫生,同时的话,自己要上心为家庭购置一些过年的一些东西,然后再过年的时候要积极主动的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还有看春节联欢晚会,还有就是把家里面布置的更加的好看一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5:51
首先,在家里打扫卫生、写个春联、或者有心思的糊个纸灯笼、剪剪窗花,都是回归慢节奏的过年——而这个过程当然是和家里的老老少少在一起最开心,和平时的生活有点区别,年味会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