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6 09:0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9:04
说起秦国的强大,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这固然没错,但是假如只有商鞅变法,秦国能统一华夏吗,也许能,但这个周期肯定会很长。
郑国渠遗址
其实,秦国能够统一华夏不单单是因为商鞅变法,一渠一堰的助力不可或缺,一渠一堰就是秦国时期两大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可以说正式因为这两大工程才加快了秦国灭亡六国的进程。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靠的就是人和粮,人多和粮食储备丰富,这是战争中胜利的关键,而经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其实已经显示出了后劲不足。
因为当时的秦国地处山区,虽然看似国土面积辽阔,但多是盐碱之地,这样的土地是长不成庄稼的,秦国日益增加的军备开支,似乎有要拖垮秦国的意图,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韩国遣送给了秦国一名间谍。
郑国
这个间谍的名字叫做郑国,韩王把郑国派入秦国的目的是疲秦,因为如果在秦国兴建大型工程,势必会劳民伤财,这样不仅会让秦国元气大伤,还会给韩国一丝喘息的机会。
但是,这个郑国一看到秦国大片的盐碱之地以及山川河流的走向,他忘却了自己的使命,脑海中只闪现着一个伟大水利工程师的想法,就是要开一条渠,灌溉盐碱之地,成就万里沃野,造福华夏子孙。
说做就做,郑国考察回到咸阳,把自己脑海中伟大的构思说给了秦王政,他豪壮的神色、激烈的言语、兴奋的情绪、伟大的构想,成功地说服了秦王政,并把秦国最精壮的士兵都调给了郑国。
李冰
郑国得到秦王政的支持,开始大张旗鼓地开渠,但是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郑国入侵的目的被揭穿,秦王政很是生气,想要杀死郑国,但是郑国真切的词汇再次说服了秦王,他说:这条渠不过延续韩国几年寿命,对于秦国来说确实万世之功。
好家伙,这帽子扣的,让秦王政都晕乎晕乎的,只好继续让郑国开渠,郑国果真不负众望,耗时十年,完美穿凿出了一条号称可以灌溉四万余顷的盐碱之地。
这是什么概念,四万余顷折合现在就是110万亩,一亩地按当时的产量100公斤计算,一年就是给秦国带来了折合现在11000吨的粮食,从此关中盐碱变成万里沃野,这些粮食可以说是秦国吞灭六国的底气,这条渠为了纪念郑国之功,又被称作郑国渠。
都江堰图
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另外一个工程都江堰,古代四川成都那块地区,环境是十分恶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如此,在战国初期,这地是被两个小的诸侯国,巴国、蜀国掌管的。
秦将司马错,意识到了巴蜀两地对于秦的重要性,就建议秦王攻下巴蜀两国,得蜀则得楚,司马错还真就把这两个国家给收复了,并在这两地设置了郡,但是这地方一会水灾一会旱灾,闹得秦王很不爽。
这时候秦国一个叫做李冰的水利专家蹦了出来对秦王说愿意前去巴蜀两地治理水旱灾害,秦王就任命李冰为巴蜀郡守,经过李冰几年的考察,针对当地地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
经过李冰以及他的儿子两代人加上吸取前人经验以及巴蜀两地人民的智慧,历经几年成功修建成了都江堰这项工程,把成都平原改造成了天府之国,都江堰灌溉面积达到了万余顷。
郑国渠遗址
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南一北遥遥呼应,秦国腹地两大粮仓源源不断的被输送至秦国对各国的战场上,再加上开凿的河渠,又便利了水运,秦国因为这两个工程,彻底走到了六国望尘莫及的地步。
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筑可以说是秦国的两项万世功绩,郑国渠目前已经申遗成功,成为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遥想当时郑国对秦王政说的话,他果真做到了。
都江堰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是国家AAAA*重点旅游区,并且这两项工程还继续发挥着他们的功能,所以说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都江堰遗址
飞鱼评说:
秦国能够统一华夏不单单是因为商鞅变法,一渠一堰的助力不可或缺,假使秦国没有耗费几十年修建这两大工程,那么就不会有秦国九年灭掉六国的雷霆之战,这两个工程当真养肥了秦国,让秦国不仅兵强马壮,还底气十足。
秦国的强大乃至统一华夏,郑国渠和都江堰两大工程缺一不可,关中沃野和天府之国为秦国源源不断的输送战略物资,即使秦国在战争中失利一次,也会很快时间复原,但是其余六国却不行,因为他们没有这两个工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9:05
秦国能够统一华夏,也并不是光凭的商鞅变法,也是因为在军队当中有一套严格的军功制度,就是要想得到土地钱财就要在战场上立功,这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9:05
这其实并不是的,其实只是一个起点,而秦始皇的个人能力是决定了这一次的战争。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9:06
那肯定不是仅仅因为商鞅变法,但是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还有就是君王的支持也很重要,法家思想的运用,最后综合下实现了统一。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9:07
不是的,最重要靠的还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刀真*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