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3:5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17
春节一词最早源于东汉时期的文献,不过这一词语在当时并不是指新年。
在东汉时期,春节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春季之意,直到清代,一些地方才将夏历的新年称为“春节”。但是在清代,影响最大的还是元旦,春节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春节的普遍使用是在辛亥*之后。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宣告中华*使用阳历,以皇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是中华*元旦,于是乎旧历的元旦被改为“春节”,虽然*禁止阴历节令的娱乐活动,但是*社会动荡,人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元旦,即春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12月23日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了新年、春节等法定节日。从此春节才替代了流行了三百多年的元旦,沿用至今,而元旦成了公历新年的节日名。
扩展资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春节名称的历代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春节简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18
新年起源于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
古人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天地神灵以及祖先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古人重视信仰与祭祀,将黄道中推算出来的立春定为一年之首,在岁首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阴历正月。
扩展资料
春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20:18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