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礁[观天测海守礁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26 11: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8:13
在远离祖国*1400多公里的南沙永暑礁上,有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于1988年建立的海洋气象观测站。海军大校李文波,是这个观测站的一名工程师。 1985年7月,李文波从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毕业,他毅然选择到海军东海舰队当一名海测技术员。1991年6月,李文波得知南沙守备部队选调水文气象专业干部,主动申请到南沙守礁。新婚第5天,他就吻别妻子奔赴南沙守备部队报到,成为南沙第一批地方大学生干部。潮起潮落,日月如梭,至今李文波已扎根南沙21载。从27岁到48岁,21年来李文波有10个春节在南沙礁盘上度过,曾数十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观测任务,2次荣立三等功,6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并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今年6月,李文波荣获全国“2011年度海洋人物”称号。
140万组数据见证他对军人使命的无限忠诚
2012年4月,南沙永暑礁。
主权碑上的“永暑礁”与礁堡上“祖国万岁”几个大字,在五星红旗下交相辉映显得特别神圣。庄严的国歌声中,第100批与第101批守礁官兵正在进行隆重的交接仪式。
站在主权碑前,李文波对*的分队长赵军千叮万嘱:上报的气象数据要好好校对,绝对不能出现一丁点失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千万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
自从1991年李文波调入南沙守备部队成为永暑礁海洋气象分队一名工程师,每次下礁他都不忘这样对下一任交代。
“我们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是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建立的74号海洋气象观测站,观测得到的数据要参与国际间的交换共享,意义十分重大。”李文波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份工作虽然枯燥但非常神圣,因为每一组气象数据都代表着国家尊严,代表着我军形象,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多年来,李文波为南沙守备部队培养了不少气象业务尖子。按理说,他完全可以指挥这些“弟子”在一线工作,但为了确保每一组数据的精确性,他始终坚守在气象观测第一线。沧海孤礁上,烈日狂涛下,李文波带头冒着生命危险去取样、测点。多少次狂风暴雨中,多少次台风肆虐时,他在测点的过程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5年12月19日,南沙海域遭遇12级强台风袭击,室外狂风大作,海面巨浪滔天。“天气越恶劣气象数据就越宝贵,这么难得的气象数据绝不能漏掉。”李文波决定亲自前往观测点取样。礁上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大、腰痛厉害,劝他让年轻人去干。李文波笑了笑:“这组气象数据非常重要,我怕年轻人把握不准。”他强忍腰痛扎上保险带,和气象分队班长赵光霞相互搀扶,冲进了暴风雨中。室外风急浪高,李文波和赵光霞匍匐前行,巨浪一次次将他俩盖住,200米不到的路程,他们足足爬了半个小时……
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宝贵的气象资料,李文波在南沙经历了数十次。正是有了他的这种较真劲,南沙海洋气象观测站上报的数据被公认为最佳等级。
2009年8月,李文波在一次巡查中,发现国家海洋局设在永暑礁的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这会影响到南沙海区所有潮汐表的准确性。”他立即向上级建议进行复测校准。
征得上级同意后,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带上压缩饼干和饮用水,3海里的距离,每10米测一次,每个数据都反复测几遍。寻点、标示、记录,一天下来,李文波弯腰数千次,泡在海水里的双脚被锋利的礁石剐得伤痕累累。几天后*完成校准任务时,李文波已累得不能动弹,是战友们架着他回到营房的。
21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每隔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近20多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每隔3小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报告一次观测结果。截至今年4月,气象分队已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受到国家海洋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南海气象史上的10多项第一书写他追求的小礁大业
南沙远离*,环境十分艰苦。这里高温、高盐、高湿,礁上寸草不生,淡水和蔬菜需从*补给。到这里的人无不感慨:“到南沙守礁,就是每天躺着什么都不干,也是奉献!”这话,李文波听过无数次,但他没有躺着。军人的职责,让他必须勇往直前。
1998年,李文波被任命为气象分队分队长,他决心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那几年,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齐心协力将气象观测场、预报室等10多个场点,逐一进行升级改造。有一年,上级决定在观测站建海气边界层观测系统。当时时间紧、任务急,地方技术专家因碰上恶劣天气上不了礁。“没有专业人员,我们就自己干。”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顶烈日、迎暴雨,扛水泥、搬器材,通宵达旦摸索着施工。
礁盘上施工,比*要困难得多,一锤子下去,虎口震得开裂,礁石上只冒出一个小白点。李文波硬是靠一张设备说明书和一张其他观测站的照片,用“纯手工”作业把一套高达数十米的庞然大物建了起来。时隔3个月,国家海洋局领导和技术专家到现场验收:全部合格!看着李文波他们一双双布满老茧伤痕累累的手,验收人员感动不已:“完全靠自身力量建成并运行这套系统,目前国内所有气象观测站中就你们一家。南沙军人真不简单!”
在李文波的带领下,永暑礁相继安装了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短短几年时间,观测站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名合格的气象人,不能只满足于准确地记录气象资料,还要掌握南沙的气象规律。”通过对历年来南沙所有的气象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李文波系统深入地总结了台风、强冷空气对南沙海区的影响和特点,以及南沙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海区海浪等多种现象的生成发展规律,摸清了“南海龙王”的“喜怒哀乐”。他撰写的《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南沙海区海浪年内变化特征》等多篇论文,先后在多种专业杂志上发表。
2000年3月,李文波经过两年潜心钻研,编写完成了10多万字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该书的出版印刷,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不仅成为海洋气象分队的通用教材沿用至今,其他气象部门也将该书作为重点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