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5:20
1.西医药治疗
〈1〉药物治疗
对行为十分紊乱的病例,可以每4~6小时肌注或口服5~10mg氟哌啶醇,直到发作平息为止。各种药物的疗效相似,选用药物的依据主要是副反应。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有引起嗜睡与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而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则可能导致锥外系副反应。
年轻患者应用足量抗精神病药物才能产生明显的副反应。老年患者(>65岁)特别容易发生多种毒性表现,再加上药物代谢也有所不同,老年人在用药时更应注意药量必须稍低。
如精神*症患者不肯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时,可改用长效注射剂如氟奋乃静庚酸酯或癸酸酯,或者氟哌啶醇癸酸酯作为维持药物以防复发。可用氟奋乃静癸酸酯皮下或肌注,25~375mg,每2.、3.或4周1次。氟哌淀醇癸酸酯则需每3~4周肌注50~150mg。
在急性发作得到迅速完全好转之后,继续用药一般不应超过3.或6个月以上。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药物治疗则应维持2~3年;有的病例则需无限期服药。一般而言,维持量应是急性期所用治疗剂量的1/3~1/5.。这种维持量应在出院后续用3~6个月,并试予逐步减量,最后停药。
〈2〉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及社会调处:应给病人及其家庭进行一些心理治疗,这样有助于消除工作和个人关系中的问题和困难,有助于病人重新适应环境,并可找出精神*发作的诱因。
对慢性精神*症病人进行护理的要点在于小心地控制环境压力。过分刺激(过高的期望、亲属间过分的情感交流,或者工作负荷过重)或刺激过小都会导致症状复发或孤独退缩。个别心理治疗,加上合适的家庭及环境治疗,将有助于病人与环境进行交流。
2.中医药治疗
〈1〉肝郁气滞:缓慢起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初则失眠多梦,惶惶不可终日,敏感多疑,忧郁寡欢,胸闷喜叹息,不与人往,渐至不能正常生活,自知力缺乏,舌红苔白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养心安神。
方药: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制香附12克、石菖蒲15克、川芎9克、郁金12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
〈2〉气滞痰结:悲伤欲泣,不思茶饮,或突然发病,僵卧不动,大小便不知自理,昼卧夜动,或突然兴奋躁动不安,伤人毁物,少时即复,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理气豁痰,醒神开窍。
方药: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胆南星6克、枳实10克、沉香末6克、木香6克、石菖蒲10克。
〈3〉肝火挟痰:多见青春期急性起病,兴奋躁动,言语混乱,行为异常,思维紊乱,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豁痰醒神。
方药:生大黄10克、黄芩10克、礞石20克、黄连10克、沉香10克、郁金12克。
〈4〉气滞血瘀:头痛少寐,烦躁易怒,妄见妄闻,语无伦次,多愁善感,不明事理,不识亲人,不食不寐,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涩。
治法: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川芎9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