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3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26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颗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它的高呢?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声形同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在讲授同类二次根式概念时,我设计了“找同类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戏。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二次根式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对的同类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确定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全班学生个个调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四、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问题情境,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就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乐意的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我先将学生分为8组,给每组准备了足够的一元和两元的纸币,看看共有几种方法能凑够十元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7:27
一、重视起始阶段的教学过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尤其是看到崭新的数学课本,翻开本册导引眼前一亮,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就是对数学兴趣的表现,每每遇到这种情景,笔者就不自然地让学生读“主编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时,让学生先举例说明小学学过的数有那些,然后通过引言中的温差,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表的实例,引入负数,进而给出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小学的数是不够用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数学活动课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谈进入初中后对数学的感悟,学习方法和技巧,数学是否有趣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四章“角的大小比较”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动手画角并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通过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不但化难为易,掌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和技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绝对值”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两辆汽车同时从O点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B两点,提问: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的路程相等吗?学生通过直观看到的现象就能回答,从而给出绝对值的定义,初步学会了求绝对值的方法。这样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轴”时,笔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然后思考:画数轴需要哪些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最后让学生上黑板演示画数轴的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从而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数学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
培养阅读的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自学提纲。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通过一组自学检测题来检查阅读效果。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例如,在讲“单项式”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完内容后,集体讨论自学指导出示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2.
培养观察的习惯。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室里有关于平行的实物,及时提问,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
培养小结的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评价是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学完一节课,有意识的让学生对自己或本小组在本节课的所学及表现作一个小节,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认识自己或小组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学习习惯。慢慢地从课时小结过度到章节小节。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
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习惯。进入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很差,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直接写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习惯必须及早开始。例如,在讲“角的平分线”时,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点O在直线AB上,∠AOC=62°,OD是∠BOC的角平分线,求∠AOD的度数(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如果这是填空或是选择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就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要写出过程还是有难度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出结果,再启发学生得出这个结果的理由。最后由教师写出整个过程,并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个过程。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认识到所谓必要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思维的过程写出来,这就是推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丰富课余活动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提示与要求,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各种比赛活动。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让学生自制常见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进行评比,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利用黑板报张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以上只是笔者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些粗浅的看法,如何用好新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视教学对象和环境有所改变,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有待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做新教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