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8 20:2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8:16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开拓的创新人才,我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其具体做法是:
纵横比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所谓条理性,是指在思想、语言、文字等方面有层次感。我们常常说一篇文章的思路清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清楚,就是因为作者或者说话人思维较有条理,能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法与演绎法、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所有这些思维活动,离开了比较后的鉴别,都将无法进行。因此,“比较法”是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就必须加强比较教学。
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把当前所学的内容和以往所学的内容加以比较,如不同课文的立意、构思、艺术特色等的比较;横向比较是把同时学习的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内容进行比较,如同篇课文的遣词、造句、人物形象等的比较。事实上,教材编者在设计思考和练习题时,就充分体现了比较教学的思想。仅以高中语文第一册为例,课后习题就涉及到《长江山峡》与《雨中登泰山》的比较,《荷塘月色》与《绿》的比较,《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的比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还涉及到习作初稿《期待》与修改稿《心愿》的比较,巴金的散文《灯》与弗•柯罗连科的散文《灯光》之比较等。至于字词与句式的比较则更多,其中就有十篇课文的练习题涉及到此项内容。可见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努力贯穿比较法。如讲通讯时,让学生比较《为了六十一阶级弟兄》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标题、线索、取材、表达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事件通讯与人物通讯的特征。把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所写的作品像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进行比较,分辨两文在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把握鲁迅先生的创作风格。提到荷叶荷花,《荷塘月色》《芙蕖》《荷花淀》三篇文章都有描写,但各有侧重,启发学生比较它们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深入了解情景交融和详略得当的艺术手法。讲述《孟子两章》的论辩技巧时,让学生将它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比较,使学生加深对比喻说理和以喻代议的理解,掌握《孟子》《战国策》和《荀子》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在讲完高尔基的《母亲》以后,引导学生将它和孙犁的《荷花淀》、鲁迅的《祝福》以及叶圣陶的《夜》等课文中的四个女性形象尼洛芙娜、水生嫂、祥林嫂和老妇人放在一起比较,联系她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分析她们性格迥异的原因。在学了《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之后,引导学生比较它和唐?|的《作家要铸炼语言》、施东向的《义理、考据和辞章》以及*的《反对党八股》等文在内容方面的异同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这四篇文章的体会,从而获得写作上的有益启示。
上面列举的是纵向比较的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同时也很注重横向比较,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⑴标点的比较。如《风景谈》:“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两个“风景”,一个用了引号,一个没有用引号。前者具有特殊意义,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而且包括人们的活动。后者不用引号,是因为作者认为有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的自然风光,才成为“真的风景”。⑵词语的比较。如《屈原》:“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同一词语“剑”,语境不同,意义就不一致。第一个“剑”比喻“闪电”,第二、第三个“剑”实指身上佩带的剑。第四个“剑”虚指坚强的斗争意志。
⑶句式的比较。如《祝福》中祥林嫂前后两次去拿祭桌上的酒杯和筷子,四婶两次予以制止:“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前者用顺装句,语气较轻,祥林嫂初犯戒律,四婶略显客气。后者用倒装句,语气较重,祥林嫂再犯戒律,四婶一声断喝,葬送了祥林嫂最后一丝希望。⑷段落的比较。如《故乡的榕树》,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都描写到了榕树的躯干、枝叶等,并且语言都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前。不同的是,第三自然段侧重于联想,属虚写;第五自然段侧重于具体而细致的刻画,属实写。 前者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后者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的是描写;而第五自然段除了描写以外,还记叙了伙伴们把老榕树当船划的趣事。⑸人物形象的比较。如《鸿门宴》中写了四组人物:主帅项羽与刘邦,谋士范增与张良,部将项庄与樊哙,内奸项伯与曹无伤。通过比较,项羽的沽名钓誉、寡谋轻信、优柔寡断,刘邦的知人善用、能言善辩、机灵刁诈,范增的老谋深算、远见卓识,张良的老练多谋、稳健忠诚等性格特征,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布障设碍,激发思维的多端性
所谓思维的多端性,是指在多个思维的总进程中,有多个思维起点、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标准、多个思维结论。同样一个问题,因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古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的思维活动,往往有一个思维定势,习惯于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讲课、考试、作文,都限定学生在同一的范围、同一的答案、同一的题目中思考。尤其是讲课将现成的结论硬灌给学生,考试在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中捉迷藏,更是钳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多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囿于一隅,拓宽思路,触类旁通,从而摆脱定势的束缚,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
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多端性,就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创设情景,经常在好像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造成障碍,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波澜,然后引导学生去跨越。教师要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打击他们思考探求的积极性。例如,学完莫泊桑的《项链》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路,我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小说的情节*在哪里?十年惨重代价,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性格是否改变?玛蒂尔德得知丢失的那挂项链是赝品以后,结局会怎样?”对第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丢失项链是情节*,因为它注定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使她从梦幻的云端沉重地跌落下来,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作为代价。有的学生认为十年磨难是情节*,因为它揭示了虚荣心导致的恶果,与女主人公爱慕豪奢的愿望形成强烈反差,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有的认为小说结尾是情节*,因为它使故事发展奇峰突起,别开生面,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对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尽管玛蒂尔德为了赔偿项链倾家荡产,受尽艰辛和折磨,甚至葬送了青春和美貌,但是她爱慕虚荣的性格仍没有改变。小说描写“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就是明证。有的学生认为,玛蒂尔德十年前怕露穷酸相不愿出门,十年里挎着篮子上街;十年前因梦想豪奢而伤心流泪,十年间承担了一切粗笨杂活;十年前死要面子不愿说明丢失项链的*,十年后主动在已认不出自己的女友面前道出赔偿项链的内情等。所有这些,都说明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学生认为玛蒂尔德既有值得批判的一面,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她的身上既有小资产阶级的劣根,又有诚实、勤劳的美德。丢失项链后,她没有走腐化堕落的道路,而是“一下显出英雄气概,毅然决然”“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对当年舞会的留恋,显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因此,她的性格中既有变化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避免了简单化的倾向,显得丰满而真实。
对第三个问题,学生思维更为活跃。有的说,玛蒂尔德肯定会当场昏死过去,沉重的打击将会导致她精神失常;有的说,经过十年磨难以后,玛蒂尔德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她会正确面对严酷的现实,并以此为鉴,重新迈向新的生活;有的说,玛蒂尔德可能会和佛来思节夫人闹僵,认为是好友欺骗了她,为了挽回神圣的尊严,她会凭借自己的天生丽质和手段跻身上流社会,与佛来思节夫人攀比高低;有的说,玛蒂尔德如梦初醒,为了不让人们重蹈她的覆辙,她广泛拜师学艺,后来成了一名珠宝鉴赏商,若干年后还开办了一家货真价实的珠宝店等等。尽管以上一些观点难免有偏颇之处,但通过思考、讨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概括力、判断力和想象力有了提高。
求异探新,调动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人们在进行思维时,能够从新的角度,运用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具有这种特性,别人怎样想,自己也怎样想,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就谈不上什么独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无疑对造就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8:16
被动接受式大水漫灌思维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逐步习惯的教学方式是老师上课时给我们画重点,板书给我们摘抄笔记等等,但到了大学你会发现教材在课上可以不用翻动,你能做的是偶尔记两个笔记,但老师不会特意停下来告诉你哪些须死记哪些只要理解即可,一切操作权在你手上,如果你只会唱“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那期末你可能就要唱《凉凉》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08:17
总是对规则上的公平存在一种过分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