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怎样形成的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0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5:35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水汽饱和
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空气里有凝结核
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6:53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8:28
雪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同样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类. 雪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 具体见3. 表. 各类雪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小雪 中雪 大雪 24小时降水量 2.5以下 2.6-5.0 大于5.0 12小时降水量 1.0以下 1.1-3.0 大于3.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0:19
宋儒朱熹解说道:“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 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太阴玄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后来其他学者还有些说法,但不外是阴阳象数之类。 19世纪,科学家用物理学理论对雪花成因给以解释:水汽上升,在高空遇冷冻结成冰晶,对称和机遇显著地混合,形成不很确定的美妙的六角形。由于温度、湿度的差异,沿不同晶轴的方向增长的速率也不同,便有板状、星状、针状等多种多样的冰晶。冰晶在云内生长过程中,经历的环境不断改变,因此外观也各具姿态。 20世纪80年代,科学发展到用混沌理论对雪花成因解释。科学家发现,表面张力对正在固化的物质的分子结构无限敏感。在冰晶情形中,自然的分子对称导致6个生长方向的内在优先。而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混合可以放大这种微观优先,导致形成雪花的几乎分形的花边结构。 各种雪花的形成和出现是与不同的气象条件有关的,特别是与空气温度、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水汽充足、云中温度下降到-5~-3℃时,天空降下的是针状六瓣结晶冰花;当温度降至-13~-10℃时,天空降下的是六瓣板状晶体雪花;如果是枝状、星状六瓣晶体雪花,通常需要在-18~-14℃温度的范围内了;那种琉璃别致的棱形状晶体雪花,则是在-25℃且水汽处于冰面饱和状态下逐渐形成的。 雪花都是由水汽在小冰晶上凝华增大而形成的。六角形状同水汽凝华的结晶习性有关:冰晶属于六方晶体系,它的分子以六角形状占多数。由于冰晶的尖角处位置特别突出,水汽供应接触最充分,所以在六角形状的冰晶棱角上长出一个个新的枝杈,最后就变成了六个花瓣样各种姿态的雪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2:27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希望采纳
雪是怎样形成的?
一、水蒸气凝结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这是形成雪的第一步。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水蒸气会直接凝结在空中的灰尘或其他微小颗粒上。随着温度继续下降,这些微小的结晶会逐渐增大。二、冰晶增长 随着这些微小的冰晶不断凝结周围的水蒸气并增长,它们会形成一种称为雪花的...
雪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雪的形成是凝华物态变化。雪的形成与天空中的水蒸气有关。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并且达到足够低的水平,这些微小的水滴便会冻结形成冰晶,并最终变成雪花。这一过程涉及凝结、结晶以及固化的过程,是典型的凝华现象。具体分析如下:一、雪形成的前期条...
雪是怎样形成的简单回答
雪是由冰晶聚集形成的固态降水。以下是雪形成的条件:1. 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称为饱和水汽量,对应的温度称为露点。当饱和空气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时,多余的水汽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冰晶生长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低,因此冰晶在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在-20℃...
雪是怎么形成的?
1. 雪是由冰云中的微小冰晶组成的。当这些冰晶相互碰撞时,它们表面会因增热而部分融化,然后重新冻结,通过这种方式多次碰撞,冰晶逐渐增大。2. 冰晶还能通过凝华过程在云内增长,当云中的水汽凝结在冰晶表面时,冰晶会进一步增大。然而,冰云通常位于高空且较薄,水汽较少,凝华增长较慢,因此冰晶很难增...
雪是怎样形成的
1. 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的固体降水。云中的温度过低时,小水滴会结成冰晶,形成雪花。当这些雪花落到地面时,就形成了雪。2. 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通常在很冷的温度或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由于温度较高,下雪的机会相对较少。3. 雪是由小的...
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雪形成的原因:一、大气中的水蒸气 雪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密不可分。当气温下降到冰点以下时,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或冰晶。这些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是雪花的初始形态。二、云层中的凝结过程 当这些微小的水滴或冰晶随着气流进入云层,它们会在云中继续凝结增长。在云中,水蒸气凝结产生的水分...
雪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凝华还是凝固?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都能形成雪。即雪的形成可以是凝华也可以是凝固过程。雪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
雪是怎么形成的
雪是由冰晶聚合而形成的固态降水。形成条件:1.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
雪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样的气候条件才会下雪?
1. 雪是由雨水在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时,直接转变为固态冰晶的现象。2. 雪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 相对湿度足够高,以确保水蒸气能够凝结成冰晶。- 气温低于0℃,这是雪能够形成的温度界限。3. 人工降雪通常涉及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降低空气温度。过程如下:- 首先释放干冰到云层中,干冰...
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当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到冷空气时就变成了雪,雪是由气态变成固态形成的,即简称“凝固”形成的。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空中的水汽凝华后,又重新落到地面上的过程,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存在的根本,水的变化和运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