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是“疑母宵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4:3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0:32
《诗论》札记
王志平
1.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诗亡吝志,乐亡吝情,文亡吝言
“吝”,《后汉书·黄宪传》注释:“吝,贪也。”下“其吝志必有以偷也”同。
2.时也,文王受命矣。《颂》,旁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遟,其歌伸而惕,其思深而远,至矣。《大雅》,盛德也,多言
《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传》:“不时,时也。时,是也。”《笺》:“天命之不是乎?又是矣。”《文王》为《大雅》之始。
“旁”,原为从土旁声之字,下“衡门”字同。《说文》:“旁,溥也。”“遟”,原作“屖”,读为“遟”。《说文》:“屖,屖遟也。”《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礼记·乐记》:“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注:“嘽,宽绰貌。”疏:“嘽,昌善反,宽缓也。”“惕”,原为从草易声之字,读为“惕”。《说文》:“惕,敬也。”
3.也,多言难,而怨怼者也。衰矣,少矣。《邦风》,其纳物也,博观人俗焉,大敛材(采)焉。其言文,其声善,孔子曰:唯能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引淮南王刘安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郑注:“观,观风俗之盛衰也。”皇侃疏:“可以观者,《诗》有诸国之风,风俗盛衰可以观览而知也。”又孔注:“怨,刺上政也。”皇疏:“可以怨者。《诗》可以怨刺讽谏之法,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可以怨也。”
“敛材”,疑读为“敛采”。“材”为从母之部字,而“采”为清母之部字。音近可通。《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注:“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白虎通·巡狩》引《尚书大传》作:“太师陈诗,以观民命风俗。”)《史记·乐书》:“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其木铎徇於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於天子。”
4.曰:诗其犹《衡门》与?贱民而怨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民之有戚患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
“旁”,读为“衡”。《国语·齐语》:“以方行於天下。”注:“方犹横也。”《汉书·地理志》:“旁行天下。”《荀子·修身》:“横行天下。”注:“横行天下,犹《书》所云‘方行天下’,言周流之广。”《孟子·梁惠王下》:“一人衡行於天下。”注:“衡,横也。”《韩诗外传》卷2第29章:“子夏曰:‘……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始可以言《诗》已矣。’”
“而”,用於主、谓之间,犹言“贱民怨之”。类似者如《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又《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怨”本为从“谷”从古文“怨”(从兔从肉)之字,疑从“怨”得声,故读为“怨”。
5.是也。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肃雍[显相]”
《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清庙》为《颂》之始。《笺》:“《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
6.“[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烈文》曰:“乍(亡)竞唯人”、“不显唯德”、“於呼,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颂》
《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7.“[予]怀尔明德”曷?诚谓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诚命之也。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已,得乎?此命也
李锐说:《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而《墨子·天志下》引《大夏》作“予怀而明德。”
《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汉书·刘向传》:“孔子论《诗》至於‘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师古曰:“此《大雅·文王》之篇。……是天命无常,归於有德。”)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以不传於子孙。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劝勉?”
“已”,从刘乐贤说。
8.《十月》善諀言,《雨无正》、《节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小旻》多疑矣,言不中志者也。《小宛》其言不恶,小有(仁?)焉。《小弁》、《巧言》,则言谗人之害也。《伐木》
《诗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郑《笺》:“当为刺厉王,作诂训传时,移其篇第,因改之耳。”又郑玄《毛诗谱》:“又问曰:《小雅》之臣何以独无刺厉王?曰:有焉。《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之诗是也。汉兴之初师移其第耳,乱甚焉。”今楚简《诗论》与郑玄所见相近。“諀言”,《广雅·释言》:“諀,訾也。”
《雨无正》,原作《雨亡政》。《诗序》:“《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笺》:“亦当为刺厉王。王之所下政令甚多而无正也。”似《序》所见尚为“政”字。
《诗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孔丛子·记义》:“(孔子曰):(吾)于《节南山》见忠臣之忧世也。”
《诗序》:“《小旻》,大夫刺幽王也。”《传》:“所刺列於《十月之交》、《雨无正》为小,故曰《小旻》,当为刺厉王。”
“宛”从兔从二肉,疑当隶定为“腕”,读为“宛”。《诗序》:“《小宛》,大夫刺幽王也。”《笺》:“亦当为刺厉王。”
《诗序》:“《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小弁》:“民莫不谷,我独於罹。”《传》:“幽王取申女,生太子宜咎;又说褒姒,生子伯服,立以为后而放宜咎,将杀之。”《小弁》:“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笺》:“王不爱太子,故闻谗言则放之,不舒谋也。”《小弁》:“舍彼有罪,予之佗矣。”《笺》:“予,我也。舍褒姒谗言之罪而妄加我太子。”《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笺》:“由,用也。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於壁而听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小弁》:“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笺》:“太子念王将受谗言不止,我死之后,惧复有被谗者,亦无如之何。故自决曰:我身尚不能自容,何暇乃忧我死之后也。”此《毛诗》之说。而《孟子·告子下》赵岐注:“《小弁》,《小雅》之篇,伯奇之诗也。”又:“伯奇仁人,而父虐之,故作《小弁》之诗曰:‘何辜于天?’,亲亲而悲怨之辞也。”此《韩诗》之说。《论衡·书虚》:“伯奇放流,首发早白。《诗》云:‘惟忧用老。’”(《小弁》:“假寐咏叹,维忧用老。”)。
《诗序》:“《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於谗,故作是诗也。”《说苑·政理》:“‘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孔子家语·辨政》略同。《巧言》:“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9.实咎於其也。《天保》,其受禄蔑疆矣,巽寡德故也。《祈父》之刺亦有以也。《黄鸣(鸟)》则困,天欲反其故也。多耻者,其病之乎?《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裳裳者华》,则
《诗序》:“《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笺》:“下下,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传》:“戬,福。谷,禄。罄,尽也。”《笺》:“天使女所福禄之人,谓群臣也。其举事尽得其宜,受天之多禄。”又:“君曰卜尔,万寿无疆。”《说文》:“巽,具也。”
《诗序》:“《祈父》,刺宣王也。《笺》:“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官非其人则职废。祈父之职,掌六军之事,有九伐之法。”“刺”从刘乐贤说。
《诗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笺》:“三良,三善臣也,谓奄息、仲行、针虎也。从死,自杀以从死。”《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诗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养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笺》:“乐育材者,歌乐人君,教学国人、秀士、选士、俊士、造士、进士养之,以渐至於官之。”“菁”,原为从缶青声之字,读为“菁”。《菁菁者莪》,而《文选》卷1班固《东都赋》李善注引《韩诗》作“蓁蓁者莪”。
《诗序》:“《裳裳者华》,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诏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笺》:“古者,古昔明王时也。小人,斥今幽王也。”
10.《关雎》之改(逑),《樛木》之时(待),《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保(报),《绿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动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关雎》以色喻於礼
《说文》:“改,△(从殳亥声)改大刚卯,以逐鬼也。从攴巳声。读若巳。”与训“更也”之“改”字本为一字,同音古亥切。 “改”读为“逑”或“求”。 “改”为见母之部字,“逑”、“求”均为群母幽部字,声韵并相近。《关雎》:“君子好逑。”《盐铁论·执务》:“有求如《关雎》,好德如《汉广》。”《关雎》为《国风》之始。
“樛”原作“梂”,而《韩诗》作“朻”。“时”疑读为“待”。下文“《樛木》之待,则以其禄也”亦同。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诸“不可”为明智之举,故云“《汉广》之智。”
《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保”疑读为“报”。“保”、“报”并为帮母幽部字,可相通假。从“保”声直字与“报”字有通假之例。《礼记·乐记》:“故礼有报。”郑注:“报读曰褒。”下“其报厚矣”同。《绿衣》:“我思古人。”
《燕燕笺》:“今我送是子乃至於野者,舒己愤,尽己情。”《诗序》:“卫庄姜送归妾也。”《笺》:“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於是大归。庄姜远送之於野,作诗见己志。”此《毛诗》说。刘向《列女传·卫姑定姜》:“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於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送去,归,泣而望之,又作诗曰:‘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君子谓定姜为慈姑。”此《鲁诗》说。《礼记·坊记》郑注:“定姜无子,立庶子衎,是为献公,畜孝公也。献公无礼於定姜,定姜作此诗。”又:“言孝公当思先君定公,以孝於寡人。”此《韩诗》说。
11.情爱也,《关雎》之改(逑),则其思益矣。《樛木》之待,则以其禄也。《汉广》之智,则智不可得也。《鹊巢》之归,则惠者
《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惠”,下“《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惠乎?”、“惠其所爱,必曰:吾奚舍之?宾赠是已。”同。此“惠”训爱,《诗·北风》:“惠而好我。”《传》:“惠,爱也。”
12.好,反入於礼,不亦能改(逑)乎?《樛木》,福斯(禠)在君子,不
《诗大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又《诗序》:“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此《毛诗》之说,与简文不合。而《汉书·匡衡传》:“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故《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此为《齐诗》之说。
《后汉书·明帝纪》注引薛君(汉)《韩诗章句》曰:“诗人言雎鸠贞洁慎匹,以声相求,隐蔽於无人之处。故人君退朝入于私宫,妃后御见有度。应门击柝,鼓人上堂,退反宴处,体安志明。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世。”《后汉书·冯衍传》注引薛夫子(汉)《韩诗章句》曰:“诗人言雎鸠贞洁,以声相求,必於河之洲蔽隐无人之处。故人君动静,退朝入于私宫,妃后御见去留有度。今人君内倾于色,大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也。”此为《韩诗》之说。
《史记·屈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春秋繁露·天道施》:“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依此,当从三家诗之说。
《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传》:“履,禄也。”“斯”疑读为“禠”,《广韵》并音息移切,上古音并为心母支部字,可通假。《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陆德明《音义》:“虒音斯。”《汉书·古今人表》作“狄斯弥”。《说文》:“禠,福也。”《匡谬正俗》卷7:“禠,张衡《东京赋》云‘祈禠禳灾’,盖谓求福而除祸耳。案:《说文解字》曰:‘禠,福也。’《字林》音弋尔反,字本作禠,从示从虒,音斯。”
13.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智恒乎?《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惠乎?《甘[棠]》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14.两矣。其四章则喻矣。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
《关雎》第四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5.及其人,敬爱其树,其报厚矣。《甘棠》之爱,以卲公
《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笺》:“召伯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说其化,思其人,敬其树。”
《左传·定公九年》引君子谓:“《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孔子家语·好生》:“孔子曰:‘吾於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又《汉书·韦玄成传》:“《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此《鲁诗》说。又《汉书·王吉传》:“昔召公述职,当民事时,舍於棠下而听断焉,是时人皆得其所。后世思其仁恩,至虖不伐甘棠,《甘棠》之诗是也。”此《韩诗》说。《后汉书·卢芳传》:“周人之思召公,爱其甘棠,又况其子孙哉?”
16.卲公也。《绿衣》之忧,思古人也。《燕燕》之情,以其独也。孔子曰:吾以《葛覃》得氏(氒?)初之诗(时),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一(丌?)本。夫葛之见歌也,则
《绿衣》:“我思古人。”
“燕”,原为从鸟妟声之字,而阜阳汉简《诗经》作“匽”。《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笺》:“戴妫思先君庄公之故,故将归,犹劝勉寡人以礼义。寡人,庄姜自谓也。”
《诗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於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笺》:“此因葛之性以兴焉。兴者,葛延蔓于谷中,喻女在父母之家,形体浸浸,日长大也。叶萋萋然,喻其容色美盛。”《葛覃》:“是刈是蒦,为絺为绤,服之无斁。”《笺》:“女在父母之家,未知将所适,故习之以絺綌、烦辱之事,乃能整治之无厌倦,是其性贞专。”《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氏”疑为“氒”字之误。“一” 疑为“丌”之误。
17.《东方未明》有利(戾?)词,《将仲[子]》之言不可不畏也。《扬之水》,其爱妇,(戾?)。《采葛》之爱妇
《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曦,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诗序》:“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也。”“利”疑当读为“戾”。“利”、“戾”并为来母质部字,可相通假。《尔雅·释诂》:“戾,辠也。”
《将仲子》:“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又:“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又“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王风·扬之水序》:“《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於母家,周人怨思焉。”此“戾”字本为从心利声之字,疑亦当读为“戾”。
18.因《木瓜》之报,以喻其捐者也。《杕杜》,则情喜其至也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说文》:“捐,弃也。”与“投” 义同。《诗序》:“《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於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诗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19.(?)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木瓜》有藏愿而未得达也。交
《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传》:“孔子曰:吾於《木瓜》见苞苴之礼行焉。”《孔丛子·记义》:“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叹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木瓜》见包且之礼行也。’”
20.币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其吝志必有以俞(偷)也。其言有所载(采)而后纳,或前(亲?)之而后交,人不可(解?)也。吾以《杕杜》得爵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传》:“氓,民也。蚩蚩者,敦厚之貌。布,币也。”“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笺》:“匪,非。即,就也。此民非来贸丝,但来就我,欲与我谋,为室家也。”又《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传》:“愆,过也。”《笺》:“良,善也。非我欲过子之期,子无良媒来告期时。”又《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传》:“将,愿也。”《笺》:“将,请也。民欲为近期,故语之曰:请子无怒,秋以与子为期。”
“俞”读为“偷”。《国语·齐语》:“*不偷。”注:“偷,苟且也。”《礼记·坊记》:“子云: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先财而后礼,*利。”注:“财,币帛也。利犹贪也。”
“其言”,谓“《诗》言”。“载”疑读为“采”,“载”为精母之部字,而“采”为清母之部字,音近可通。“此或谓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之“纳采”。《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注:“达,通达也。将欲与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礼有纳采,有问名,有纳徵,有告期,四者备而后娶,礼也。”“纳采” 注云:“采择女之德性也。”《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礼记·坊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前”疑读为“亲”。“亲”为清母真部字,“前”为从母元部字。两字声母相近,韵母真、元旁转。从“前”之“箭”字为精母元部字,而《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利金锡竹箭。”郑注:“故书箭为晋。杜子春曰:‘晋当为箭,书亦或为箭。’”此或谓“亲迎”之礼。《礼记·哀公问》:“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大戴礼记·哀公问於孔子》同。而《孔子家语·大婚》作:“大昏至矣,冕而亲迎者,敬之也。”)《礼记·郊特牲》:“男子亲迎,男先於女,刚柔之义也。”《公羊传·隐公二年》:“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注:“礼所以必亲迎者,所以示男先女也。”
“解”,疑为从角从牛之字。《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笺》:“说,解也。”《淮南子·泰族》:“待媒而结言,聘纳而取妇,绂絻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
21.贵也。《将大车》之謷也,则以为不可焉。何也?《湛露》之益也,其犹酡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鳲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庙]》
《诗序》:“《无将大车》,大夫悔将小人也。”《笺》:“周大夫悔将小人。幽王之时,小人众多,贤者与之从事,反见谮害。自悔与小人并。”“嚣”疑读为“謷”,“嚣”为晓母宵部字,“謷”为疑母宵部字。“謷”字从“敖”得声,“嚣”、“敖”颇多通假之例。《诗·大雅·板》:“听我嚣嚣。”而《潜夫论·明忠》引《诗》作“敖敖”。《说文》:“謷,不肖人也。”
“酡”原为从车它声之字,整理者读为“酡”。此与《韩诗》相近。《初学记》卷26《服食部·酒》引《韩诗》曰:“夫饮之礼,不脱屦而即序者谓之礼;跣而上坐者谓之宴;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已,谓之醧。”又卷14《礼部下·飨礼第五》引《韩诗外传》云:“不脱屦而即席谓之礼;跣而上坐谓之燕;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止,谓之醧。” 今本《韩诗外传》无。此或为《韩诗内传》之误。
《诗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
《诗序》:“《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诗序》:“《鳲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诗序》:“《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22.之。《宛丘》曰:“询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弁,以御乱”,吾喜之。《鳲鸠》曰“其义一”,氏(示)“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在上,於卲于天”,吾美之
《宛丘》:“洵有情兮,而无望兮。”《传》:“洵,信也。”《笺》:“此君信有淫荒之情,其威仪无可观望而可则效。”“洵”原作“询”。
《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猗”(影母歌部),简文作“於”(影母鱼部)。《毛诗》中叹词一般作“于嗟”,如《氓》:“于嗟女兮。”而《鲁诗》、《韩诗》一般作“吁嗟”。“于”,匣母鱼部;“吁”,晓母鱼部。“反”,陆德明《音义》:“《韩诗》作‘变’,变易。”《传》:“四矢,乘矢。”《笺》:“反复也。礼射三而止,每射四矢,皆得其故处,此之谓。复射必四矢者,象其能御四方之乱。”楚简“变”字多作“弁”,简文所引之《诗》与《韩诗》相近。
《鳲鸠》:“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笺》:“言执义一则用心固。”“氏”读为“示”。《周礼·天官·大宰》:“祀大神示,亦如之。”《释文》:“示本又作只。”
《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传》:“在上,在民上也。於,叹辞。昭,见也。”《笺》:“文王初为西伯,有功於民,其德著见於天,故天命之以为王,使君天下也。”
23.《鹿鸣》以乐始而会,以道交(效),见善而学,终乎不厌人。《兔罝》,其用人则吾取
“会”训合。《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又:“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诗序》:“《鹿鸣》,燕群臣嘉宾也。”《孔丛子·记义》:“(孔子曰):‘(吾)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鹿鸣》为《小雅》之始。
《诗序》:“《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24.以叶(?)萋(?)之故也。“后稷”之见贵也,则以文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民性固然。甚贵其人,必敬其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恶其人者亦然
《诗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於姜,文武之功起於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说苑·贵德》:“孔子曰:‘吾於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孔子家语·好生》:“孔子曰:‘吾於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韩诗外传》卷3第13章:“太公曰:‘爱其人者,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说苑·贵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艺文类聚》卷92《鸟部下·乌》引《太公六韬》曰:“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太平御览》卷920《羽族部七·乌》同。)
25.《[君子] 阳阳》,小人。“有兔”,不奉(逢)时。《大田》之卒章,智言而有礼,《小明》不
《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笺》:“尚,庶几也。言我幼稚之时,庶几於无所为,谓军役之事也。”又:“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0:32
这是我国古代汉字注音法,上古音与现代音出入很大。
“某母某部”是指某声母某韵母,以音近的字音来为汉字注音。
“疑母宵部”就是说某个字读“疑”的声母、“宵”的韵母,合音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0:33
学东西了
什么叫是“疑母宵部”
“某母某部”是指某声母某韵母,以音近的字音来为汉字注音。“疑母宵部”就是说某个字读“疑”的声母、“宵”的韵母,合音而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早晨餐 2005-11-23 · TA获得超过1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
滂母,来母,并母,帮母,阳部,真部,是什么意思
-k,-ng类.(1)没有韵尾的(用-○表示),包括六个韵部:1、之部 2、支部 3、鱼部 4、侯部 5、宵部 6、幽部 (2)韵尾为-k的,包括六个韵部:7、职部 8、锡部 9、铎部 10、屋部 11、沃部 12、觉部 (3)韵尾为-ng的,
帮母,阳部,真部,是什么意思
(1)没有韵尾的(用-○表示),包括六个韵部: 1、之部 2、支部 3、鱼部 4、侯部 5、宵部 6、幽部 (2)韵尾为-k的,包括六个韵部: 7、职部 8、锡部 9、铎部 10、屋部 11、沃部 12、觉部 (3)韵尾为-ng的,包括四个韵部: 13、蒸部 14、耕部 15、阳部 16、东部 ...
“平水韵”中哪些字的韵母是[ i]
据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声母方面,“岸、圻、岩”都是牙音疑母字,双声;“干”是牙音见母字,“裔”是喉音喻母字。见疑旁纽,喉牙音有邻纽关系。从古韵方面看,“岸、干”元部叠韵,“岩”属谈部,“圻”属文部,“裔”属月部。元文旁转,元谈通转,元月对转。“岸、干、裔、圻、岩”音近义通,是一...
粤语还是语言还是话
1、在语言学术上粤语是方言,在事实上粤语这个名词是被广府片中的广州方言荔湾区口音代表着。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以为广东省的人讲粤语,而事实上广东省内各地方言有很多。广州方言代表有粤语、广东话、白话。2、中国有七大方言,每一种方言下还有层层叠叠的子方言。提到粤方言,顺带提一下广东本土主要有...
请问粤语有木有什么规律? 怎么学
多看TVB电视,多模仿发音。不看字幕。
什么是叶音说?
据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声母方面,“岸、圻、岩”都是牙音疑母字,双声;“干”是牙音见母字,“裔”是喉音喻母字。见疑旁纽,喉牙音有邻纽关系。从古韵方面看,“岸、干”元部叠韵,“岩”属谈部,“圻”属文部,“裔”属月部。元文旁转,元谈通转,元月对转。“岸、干、裔、圻、岩”音近义通,是...
什么是“叶音说”?
据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声母方面,“岸、圻、岩”都是牙音疑母字,双声;“干”是牙音见母字,“裔”是喉音喻母字。见疑旁纽,喉牙音有邻纽关系。从古韵方面看,“岸、干”元部叠韵,“岩”属谈部,“圻”属文部,“裔”属月部。元文旁转,元谈通转,元月对转。“岸、干、裔、圻、岩”音近义通,是...
怎样学好古汉语声纽?
据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声母方面,“岸、圻、岩”都是牙音疑母字,双声;“干”是牙音见母字,“裔”是喉音喻母字。见疑旁纽,喉牙音有邻纽关系。从古韵方面看,“岸、干”元部叠韵,“岩”属谈部,“圻”属文部,“裔”属月部。元文旁转,元谈通转,元月对转。“岸、干、裔、圻、岩”音近义通,是...
如何学习古典文学?
据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声母方面,“岸、圻、岩”都是牙音疑母字,双声;“干”是牙音见母字,“裔”是喉音喻母字。见疑旁纽,喉牙音有邻纽关系。从古韵方面看,“岸、干”元部叠韵,“岩”属谈部,“圻”属文部,“裔”属月部。元文旁转,元谈通转,元月对转。“岸、干、裔、圻、岩”音近义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