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8 18: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21:08
在古代,人们的身份地位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不同的爵位之间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异,但是实际上地位身份却绝不相同。比如在很多电视剧当中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相互之间称呼对方是某某君,某某侯,那这个君和侯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是君的地位更高,还是侯的地位更高呢?战国时期这些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春秋战国的爵位制度
古人用字极准,微言大义,因此君与侯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就是侯比君尊贵,两者都有封地,但是前者比后者大得多。
既然这样那很多人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商鞅变法如此大的功劳,被秦孝公封在商于之地,封号商君;而魏冉被封为穰侯、范雎被封为应侯、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虽然他们都有功劳,但是远不如商鞅吧,为什么地位要比商鞅高呢?
这就需要了解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爵位制度和一些历史事件了。
春秋战国时期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早期诸侯国的地位并不是按照实力来排行的,而是按照国君的爵位来定的。秦国、楚国、齐国、宋国、虢国,这五个诸侯国的地位孰高孰低?
按照我们的理解,秦国、楚国、齐国是第一等,宋国第二等,虢国不入流,但事实并非如此,宋国和虢国是第一等,齐国和秦国第二等,楚国第四等。
宋国和虢国国君是公爵,前者初代国君是商汤的后代,后者初代国君是周武王的叔叔,两者都被周武王封为公爵,初代公爵国只有7个,后来不断增加。
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国,姜子牙被周武王封为侯爵,所以齐国是侯爵国。
楚国的地位最低,国君仅仅是子爵,在西周时期楚国都是被当作蛮夷,诸侯国到京畿祭祀的时候,楚国国君只能去烧火。
秦国出现的时间最晚,一开始只是周王室附庸,因为协助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提升为诸侯国,初代国君秦襄公是侯爵,因此秦国是侯爵国。
2、秦国的爵位
诸侯王有权将自己的土地封给士大夫,但是爵位肯定不能超过自己,比如说齐国国君自己是个侯爵,总不能封自己的臣子为公爵或者侯爵吧,只能是封比自己低的。
回到秦国,秦孝公只是个侯爵,他不可能封商鞅为侯爵,而君的地位仅仅比侯爵稍低,这已经是秦孝公能对商鞅做的最大封赏,足以体现商鞅的功劳。
随着周王室式微,诸侯国崛起,到了后期大家也都不理会周天子定下的规矩了,开始自己给自己提升爵位了,标志性事件是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五国相王,即相互承认对方为王,周天子权威荡然无存。
魏国、赵国、韩国三家分晋的时候,三国国君只是侯爵,现在居然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
到了战国后期,战国七雄国君均称王,秦国于秦惠文王时期称王(世系传承: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嬴政都是王,自然可以封范雎、吕不韦等人为侯了,如果商鞅生活在秦惠文王、秦昭襄王时代,以他的功劳封个公爵都有可能的吧。
3、君和侯有什么区别
秦统一后,君侯常并称,以用对身份尊贵者的敬称。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周侯)欲反邪?’。但是,在先秦时期,古人用字极为精确,君是君,侯是侯,绝不可以混为一谈。君与侯的地位相当於帝制时代的王,不过在战国时期,诸侯国君的最高爵位为王。所以,各诸侯国的封君自然不能称王。而像朝鲜王朝等,其国君才称王,朝鲜的王子们的封号也称作某某君,如光海君、燕山君、临海君等等。
但侯的地位又较君的地位为尊。战国前期,韩、赵、魏等国国君的爵位就为侯爵。如魏文侯、韩昭侯、赵献侯等等。前323年,发生了魏国、韩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等五国相王事件,即五诸侯国互相承认其王号。但是,赵国的国君,也即后来的赵武灵王,认为凭赵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称王。所以,在其回到赵国,不但没有称王,而且还贬号为君。让赵国臣民称其为赵君,而非赵侯。而到了战国后期,如卫国,其国土日削,于是也贬号为君。
到战国后期,虽然侯与君,在本质意义上都属於封君。但侯的封地远比君要大得多,侯属於超级大封君,如文信侯吕不韦,食河南洛阳十万户。而对封君来说,其封地能达到万户,就已经属大封君了。封侯的都是国相级人物(嫪毐有宠於赵姬,属特例)。所以,在战国时期,侯与君的地位是绝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