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价格不断上涨,部分已超疫情前两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32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疫情总确诊数已经超过了360w+,累计死亡也在不断*近30w。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海外企业*停滞,一系列巨头在欧美的工厂无限期推迟,唯独国内的产业链相对保持了疫情前的稳定,但全球汽车行业的空前危机,依旧无法避免。
产量锐减、供应链中断导致几乎所有的生产商都加入了涨价的阵营,虽然在短时间内我们并没有看到整车价格因此而涨价,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次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届时车企能否顶得住压力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全面宕机?超150家工厂处于停工状态
疫情在海外爆发之后,呈现出更加恐怖的蔓延速度,全球近30个国家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禁令,有超过150家工厂相继停工停产,世界顶尖的汽车强国,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都遭受重创。3月初美国迫于全美汽车工人会的压力,停止了福特、通用、FCA的生产工作,原本规划于4月6日开启复工,但是由于疫情在美国的持续恶化,复工计划又一次被无限期推迟。
一辆整车所需要的零部件大概在3万个左右,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即便是已经完成复工的,也面临着重大的资金问题,根据德国*集团的数据显示,2300家供应商中,已经有数十个处于破产边缘。再加上物流管控的因素的存在,成本和时间都大大增加,很多供应商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交货,货物的积压和回款的速度,都直接摧毁着他们的资金链。
即便在情况相对稳定的国内,日子也同样不好过,虽然自主品牌的自主化率已经非常的高,但是在诸如发动机、转向装置、汽车电控等还是非常依赖于海外进口,目前海外的停滞也极大的影响力国内市场的正常运转。
涨价潮持续?涨幅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单单在进口部件运输费方面,涨幅就已经达到了1%~3%,这对于依赖进口的品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在轮胎、电子元部件等领域,早在2月就已经开始涨价,从最初的5%、30%、50%到现在的翻倍,甚至翻两倍,涨幅已经非常夸张。
以我们常见的轮胎为例,米其林3月开始在美国市场涨价7%、加拿大市场5%;固特异4月起在北美市场上调5%的售价,倍耐力也将轿车和轻型卡车的轮胎上调5%。
而在电子元领域涨价的幅度就更加明显,由于核心生产商来自于日本和韩国,出口的难度和生产难度骤增,直接导致部件因此而大规模涨价。MCU价格上涨30%以上,而MICC、电阻、硅片、面板和LED芯片等等更是直接翻到了1~2倍。
我们更熟悉的防撞梁、行李箱、脚踏板、天窗导轨等等,也都存在着不同幅度的涨价,虽然生产本身早已实现了全部的国产化,但是原材料铝锭等的疯涨,还是将这些部件的价格拉升了3%~10%之多。
整车售价难上调?车企亚历山大
汽车零部件都在涨,按照常理来说整车的价格也必然上调,但是目前来看想要把涨价体现到整车终端销售难度非常之大。以至于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看到任何一家车企进行涨价调整(Model 3等补贴*调整除外),反而是接连的“降价促销”。
对于绝大多数车企而言,这一切也实属无奈,19年汽车市场步入下行行列,再加之疫情的双重打击,很多车企的同比销量甚至达到了8成以上。虽然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消费板块被推上热潮,“报复性消费”的爆发似乎也近在咫尺,但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切似乎都显得太过于遥远,整个4月有关部门共发布了14条刺激汽车消费/补贴的相关*,销量虽有所回升,但依旧相差甚远,在这个时候唐突的涨价无疑是“自掘坟墓”。
零部件的涨价直接提高了整车的成本,新车的上市和未来车市的发展也必将受到影响,即便是整车价格保持不变,那么在未来的售后端口价格必将大幅上升。虽然涨价的“角度”比较独特,不是那么的直截了当,但是对于本就敏感的消费者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不过这样的局面也并非全是弊端,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加速竞争从行业角度而言,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而存活下来的企业在疫情之后,可能会得到更加良性和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国产零部件也将从中受益,极大的刺激非核心技术零部件的国产化。
经过这次疫情之后,相信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企业都会将本土化列入重要的战略目标之内,而那些暂时还无法本土化的核心技术,也有望在“忧患之间”得以加快步伐,尽可能的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从而提升汽车工业的整体水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