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之自律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20: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0:37
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理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是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4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从5岁开始,孩子就可以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期。在自律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没有自律原则作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 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聪明的父母绝不会这样做。问题发生之前,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的教育孩子。
父母的爱至关重要。 即便家庭环境充满混乱,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孩子自律的起点: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他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必须从小培养“天生我才必有用”这种自信,成年害后再做补偿往往只能事倍功半。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 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我们的时间也很有价值,如此有价值的时间必须要加以善用。举例拖延工作的财务专家的问题,就在于她忽略了自己时间的价值,因此才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小时候被寄人篱下,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长大后,尽管聪明能干,但自我评价却低得可怜。因为自我评价很低,不重视自己的时间。让我感同身受,原来我并不孤单,我的卑微不是个例。
孩子在童年时期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除非存在智力障碍,不然只要花时间学习,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许多人都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
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想立刻解决,不然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和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低级,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问题不会消失,它会继续存在,最终妨碍着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承担责任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但表现症状却彼此相反:神经官能症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则不愿意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事,他们就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不够资格,因而缺少勇气和个性,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常常说“”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这个问题从未彻底解决过,因为我们必须不断的评估、再评估我们的责任所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的去进行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走向心智成熟。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拥有成千上万次教育孩子的机会。把握这样的机会,需要父母保持敏感,了解孩子的需要,主动投入爱、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承受痛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父母为孩子的成长应该承担的责任。
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是我,只有我,能决定怎么安排和利用我的时间。
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者和上司。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一般人寻求心理治疗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其实作为成年人, 我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忠于事实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的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的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如果地图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我们需要努力绘制自己的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这种努力,他们对事实的认识缺乏兴趣,固步自封。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够继续努力,他们不停的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详实。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是造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作者定义移情: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作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 要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需要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完全忠于事实。
完全忠于事实意味着:首先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的严格的自我反省。 我们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我们不仅要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观察世界的主体(我们自身)进行反省。自我反省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智慧意味着将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这也是唯一能确定我们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的方法。人之为本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改变本性,超越本性。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接受挑战的机会,接受心理治疗是引起他人质疑和挑战的终极方式。
完全忠于事实的第三个要求,就是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 我们必须不断做反省,确保我们的言语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我们所认知的事实。
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所谓心理治疗,其实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作为心理医生只有了解自身和他人,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别人提供有效的指导。
谎言通常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的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白色谎言常被认为是善意的谎言,由于白色谎言不易察觉,其危害甚至远远超过黑色谎言。父母的白色谎言不是对孩子的保护,而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
要想在组织或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注意表达意见的时间、场合和方式。换句话说, 一个人应该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想法。
勇于把自己及自己的地图呈现给世人,以开发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与过于封闭的人相比,开放的人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美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比如生气,要正常的生活,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时候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生存。
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克制脾气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的表达生气的情绪。表达生气,还需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自己的情商。
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些时候就必须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的理念。
因人生阶段有各种危机。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渡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生命的意义在于“死亡”当中,这个“秘密”是一切宗教的核心。
有一种暂时的放弃叫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这一种放弃是成年生活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也是促进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工具。
兼容并包的道理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放弃的痛苦是死亡的痛苦,但是旧事物的死亡,带来的新事物的诞生。
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人要不断学习生存,也要不断学习死亡。在他看来,人活得越久,历经重生的次数就越多。与此同时,他经历死亡的次数也相应较多。换言之,活得越久,就会经历越多的欢乐和越大的痛苦。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