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国军编制简介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4:46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谋总长何应钦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兵力: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三集团军孙桐萱部,共计十二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独立骑兵旅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第六集团军杨爱源部、第七集团军傅作义部、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兼)部、第十八集团军朱德部,共计三十二个步兵师、五个骑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兵力:第十集团军刘建绪部、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第二十五集团军陈仪部、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相部,共计二十二个步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兵力:第九集团军张发奎(兼)部、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第十六集团军夏威部,共计八个步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兵力:第十一集团军李品仙部、第二十三集团军孙震部、第二十九集团军王瓒绪部、第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廖磊部,共计二十六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
兵力:第十七集团军马鸿宾部、骑兵第七集团军门炳岳部,共计六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理)
兵力: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部、第二十集团军商震部、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部、第三十一集团军周礨部、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樊崧甫部,共计五十二个步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
兵力:第十六军董钊部、第二十七军范汉杰部、第九十军李文部,共计玖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
兵力:第五十七军缪徵流部、第八十九军韩德勤部、游击总司令沈鸿烈部,共计七个步兵师及其他部队
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
兵力:第六十九军石友三部、第九十九军朱怀冰部、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部,共计五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部队
1945年4月*战斗训序列表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第一方面军:司令长官卢汉,副司令长官关麟征
下辖:第六十、五十二、九十三军
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副司令长官夏威、邓龙光
下辖:第四十六、六十二、64军
第三方面军:司令长官汤恩伯,副司令长官霍揆彰、张雪中
下辖:第十三、二十、二十六、七十一、九十四军
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副司令长官夏楚中
湘西:第十八、七十三、七十四、一零零军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代),副司令长官曾万钟、孙蔚如
下辖:孙蔚如第四集团军、董钊第三十集团军、王仲廉第三十一集团军、李文第三十四集团军、俞济时第三十六集团军、丁德隆第八十四集团军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朱德
下辖:杨爱源第六集团军、赵承绶第七集团军、孙楚第八集团军、王靖国第十三集团军、朱德第十八集团军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刘建绪、唐式遵、上官云相
下辖:唐式遵第二十三集团军、李觉第二十五集团军、李默庵第三二集团军
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副司令长官孙震、郭寄峤
下辖:刘汝明第二集团军、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吴奇伟、郭忏、王东原、陈继承
下辖:王敬玖第十集团军、周礨第二十六集团军、冯治安第三十三集团军及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吴奇伟部、湘鄂川黔边区清剿总指挥傅仲芳部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傅司令长官蒋光鼐
下辖:余汉谋第一二集团军及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香翰屏部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马鸿逵
下辖:赵寿山第三集团军、马鸿逵第十七集团军、李铁军第二十五集团军、马步芳第四十二集团军及傅作义所辖驻绥远、榆林地区的部队如晋绥陕边区朱绍良邓宝珊部、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第三十五军、暂三军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王陵基、杨森
下辖:孙渡第一集团军、王陵基第三十集团军及第四、四十四、九十、九十九军等。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副司令长官:何柱国、牟中衍、李明扬、王懋功
下辖:何柱国第十五集团军、李品仙第二十一集团军、陈大庆第十九集团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6:04
1,最高军事机构 :国民*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是最高军事统帅 。
2,抗日战争时期*军队共分为十二个大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 潜 ,作战地区 平汉路方面。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西山, 作战地区 山西方面。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 苏浙方面。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 ,作战地区 两广方面。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 津浦路方面。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 ,作战地区 ,湖北西北方向 。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 ,作战地区 广东 。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朱绍良 ,作战地区 甘宁青方面。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作战地区 两湖方面。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 ,作战地区安徽 。
第十一战区 ,司令长官孙连仲 ,作战地区华北 。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 ,作战地区陕西内蒙 。
3,战区下面是集团军(军团)、军、师 。
4,
就战略与兵力言,1937年战区划分,是以第三战区为重心,保卫京沪杭,期间也发生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1938年战区划分,则以华中地区的第四、第五、第六战区为主,整编主要是为了“持久抗战,巩固武汉核心”,战略目的则在于“东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于武汉的国民*,以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方式,将国民*军事委员会定为战时*之实质统治机构,也将统率*的委员长取代了国民**成为中国实际领导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队于临时首都武汉组织武汉保卫战失利,加上华南战场重要据点广州亦极为危险,至此,中华**再度迁都至重庆。为了此战略异动变量,加上兵士折损众多,战区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动。而跟随战区,中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阶段亦告正式结束,而中国也正式迈入以重庆为根据地的第二期抗日战争。
1939年-1943年,随战争型态趋于固定,战区除了小更动之外,并无太大变化。1944年则因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战区再度予以更新。除了将中国战区涵盖缅甸与越南之外,更增加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及第三方面军。1945年中日战争末期,为了*及9月之后的胜利受降准备,战区扩充为十二战区并维持方面军设置。值得一提的是,以接受日军投降及遣返日俘为主的最后一次战区划分,因受苏联红军进军东北等因素影响,受降区或战区并未涵盖长城以北。
“战区”的编制原为军事委员会为抗日所作的军事作战部署,抗战前夕为五个战区,至1945年增至十二个战区。这些战区分别受到各地行营指导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以国民*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行政院所属的军政部、海军部,归军事委员会兼管。
1945年后,各战区陆续取消或改制。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颁布战区及战斗序列,成立五个战区:
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后改由蒋介石兼),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另将西南各省部队编为一、二、三、四四个预备军,随时听候调遣。1937年9月17日,军事委员会划津浦路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26日,增设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下辖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1938年2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程潜,在平汉路作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在山西作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在苏浙作战;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在粤桂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战;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守备甘宁青地区。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1938年11月军令部在南岳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广州、重庆、西安行营,增设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战地党政委员会,并根据战局变化对战区进行了调整。
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1947年3月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1948年改制为太原绥靖公署);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后改制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另设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因南北战区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1938年12月,军事委员会设立桂林行营、天水行营,分任西南、西北各战区的作战指挥。
桂林行营统辖第三、四、九战区,天水行营统辖第一、二、五、八、十战区及鲁苏、冀察战区。1939年2月,撤销重庆行营,改在成都及西昌分别设立成都行辕和西昌行辕。10月,恢复设置第六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12月,增设昆明行营。1940年4月,撤销桂林行营、天水行营。5月15日,撤销第十战区。1945年1月,军事委员会再次调整战区及战斗序列,撤销第四战区、鲁苏战区,恢复设置第十战区(1945年10月改为衢州绥靖公署,1949年1月18日改为福州绥靖公署),增设汉中行营(即后来的华北剿总)、赣州行辕。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重庆国民*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主要是为了接收日本占领区与对抗中国*党做好准备。
1945年6月26日,增设第十一战区(后来的保定绥靖公署)、第十二战区(后来的张垣绥靖公署),分别以孙连仲、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准备接收华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蒋介石划中国战区为15个受降区,由中国*所属部队分别接收侵华日军128万余人投降。其中,第十一战区接收平津和冀鲁,第十二战区接收热河、绥远和察哈尔。军事委员会于1945年9月设立北平行营(也就是后来的华北剿总)、东北行营(后来的东北剿总)。10月,撤销昆明行营。12月,设立武汉行营(后来的华中剿总)。1946年3月,设立西北行营(后来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4月,撤销成都行辕,改设重庆行营。
抗战时,国军编制简介是什么?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 委员长:蒋介石 - 参谋总长:何应钦 第一战区 - 司令长官:卫立煌 - 兵力: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三集团军孙桐萱部,共计十二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独立骑兵旅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二战区 - 司令长官:阎锡山 - 兵力: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第六集团军杨爱源部...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一个排,营,连,团,师,各多少人,知道多少给我回答多少...
1.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一个排的正常编制为36人,包括正副排长。2. 一个满编的连队包括120人,由三个排和一个炊事班组成,此外还有正副连长和两个通信员。3. 营级单位通常编制为400人左右,包括三个连队、一个辎重排,以及正副营长、警卫员和通信员。4. 团级单位编制大约为1500人,由三个营、团...
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到底是怎样的
德式师的另一类是以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为代表的所谓新式中央军,基本编制如下:(一)师直属部队:1个炮兵营:3个榴弹炮连(12门75毫米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1个辎重营 1个特务营 ...
红军长征中国民党军一个旅有多少人
这种编制基本继承了苏联的三三制编制,但在1939年春,为适应抗日战争山地作战需要,恢复了军师两级制,取消了旅一级,由师直辖3团,也就是加大了团以下的编制。2. 国民党的部队编制非常复杂,有步兵师、骑兵师、暂编骑兵师、新编骑兵师、公务员师、铁血师、坚贞师、神勇师、手榴弹师、迫击炮师、冲锋枪...
***一个班多少人
二战时期,国军最早是效仿苏联,采用三三制编制,即一个军下辖三个师,一个师下辖三个团,一个团下辖三个营。一个排大概30人左右。后来改编制,分为甲种师、乙种师、丙种师三种编制。问题七: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一个营有多少人?抗战时期,国军编制一般为一个团约1200人,一个营300-500人,一个...
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到底是怎样的
1. 德式师的编制特点体现在其先进性和中央军的代表性。其中,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作为新式中央军,其基本编制结构如下:2. 师直属部队包括:一个炮兵营,配备三个榴弹炮连(共12门75毫米山炮)、一个战防炮连(配备4门37毫米战防炮)、一个高射炮连(配备4门20毫米高射炮);一个工兵营、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一个排,营,连,团,师,各多少人,知道多少给我回答多少...
正常编制,满编,排、36人加正副排长。连、120人(含三个排加一个炊事班)加正副连长和两个通信员。营、400人左右(含三个连加辎重排)加正副营长加警卫员和通信员。团、1500左右含(三个营加团直属加强连辎重连加通讯班。个别的还有火力加强连或炮排)加正副团长、警卫、副官、参谋长和参谋。...
*** 一个营多少人?
抗战时期,国军编制一般为 一个团大概1200人,一个营300-500人,一个连大概120人,一个班10个人 一个师多少人 二战时国军一个标准师的编制 步兵师:3个步兵团[3000人]1个炮兵营[ 700人][18门75毫米野战炮]1个辎重营[ 900人]1个工兵营[ 900人]1个师部营[1000人][师部,师参,骑兵连,...
中国抗战的时候军师旅团营连排的编制大概都是多少人
但在抗日战争时 事实上,在很长时期内我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没有规范的,主要原因就是军阀派系林立,各个军阀的军队都有自己的编制安排方法,一般来说,在较大的单位里(如团旅师)都还有额外的警卫营,连之类,而且在抗战中前线军队在长时间作战后往往建制被打乱,更是难以估计,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抗战时一个营有多少人?
抗战时期,国军编制一般为 一个团大概1200人,一个营300-500人,一个连大概120人,一个班10个人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一个排,营,连,团,师,各多少人,知道多少给我回答多少,谢谢!正常编制,满编,排、36人加正副排长。连、120人(含三个排加一个炊事班)加正副连长和两个通信员。营、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