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1 13: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0 18:54
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因如下: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以传化物为其生理特点。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小肠,通过小肠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清者为精微物质,经脾转输全身,其剩余的水分,吸收渗入膀胱,其浊者为糟粕,下达大肠。
渗入膀胱的尿液,经气化排出体外,进入大肠的糟粕,经传导燥化形成粪便排出。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还有赖于胆排出胆汗助消化,三焦是水谷之道路,三焦的气化,推动和支持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由于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作,宜通不宜滞,所以有六腑以通为用的说法。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如胃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的疏泄胆汁,小肠的泌别清浊,三焦的通调水道等。
要使六腑的出纳、消化、转输等主要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必须保持其通畅无阻。后世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六腑病证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六腑以通为用的作用:
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于脏腑病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上,对于六腑病多用通利祛邪之法治之。如食积胃院,则治以催吐祛邪,或消食、导滞之品;若胆腑不通则治以利胆涌腑之法二便不通者,则应用利尿,或通便之法治之。
如见五脏实证,亦常用脏实泻其腑之法,泻其相为表里之腑,以达到祛邪已病之目的。如心火上炎,则用清心利小肠之药,使心之火热从小便而去若肺热塞盛、肺气闭阻者,则以通腑泻热、通利大肠之药治之。
当然,六腑病证亦有虚证,如胃气虚,膀胱虚寒等等。因此,临床上对于六腑病证的治疗,不可拘泥于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于六腑的虚证,应当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如此,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以达治病求本、调整虚实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