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3 04: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3 07:12
陈妈妈带着2个月大的宝宝回诊打预防针,检查的时候发现嘴巴内侧黏膜跟舌头上有异常的白色斑块,妈妈口诉宝宝这几天比较容易哭闹,奶量也比之前减少,医师诊断为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是台湾常见的霉菌致病源之一,鹅口疮则是白色念珠菌的局部感染,好发于两颊内侧的口腔黏膜、舌头及上颚,外观看起来是白色斑块,好发于6个月内的婴儿,尤其出生4周大为尖峰期。
鹅口疮很容易跟一般奶垢混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小儿科主治医师柯婷蓉表示,要区分是奶垢或是鹅口疮,可以用棉棒或是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奶垢一般能够轻易地去除,倘若是鹅口疮则会持续附着在黏膜上,若用力擦掉白色斑块,底下的黏膜会发红甚至有出血点。
柯婷蓉表示,鹅口疮常见于免疫缺陷的病人,但一般健康的婴儿是好发族群。正常新生儿的鹅口疮,99%是出生经产道,接触妈妈 *** 附近的念珠菌,1%因抵抗力差,如长期使用抗抗生素、类固醇药物、后天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鹅口疮就可能出现。
大多数被感染的婴儿不会有明显的不舒服,部分婴儿可能会变得容易哭闹甚至不爱喝奶。若是亲喂的宝宝,口腔里的念珠菌也会附着在妈妈的 *** 上。当妈妈的 *** 有念珠菌感染时,可能会有局部轻微红肿、刺痛,或是妈妈亲喂时异常疼痛等状况,但这些症状通常颇轻微,很容易被忽略。
因此当发现亲喂的宝宝有鹅口疮时,妈妈的 *** 也要一起治疗。治疗方式为使用抗霉菌的药物直接涂抹在婴儿的口腔黏膜,还有亲喂妈妈的 *** 上,一般治疗的疗程约是7-14天。其他像是婴儿口腔会接触到的物品,例如奶嘴、奶瓶、固齿器或是玩具等都要彻底消毒。
由于台湾湿热的环境适合霉菌生长,因此鹅口疮虽然很容易治疗却也容易复发,除了治疗之外,在日常照顾的细节上也需要多些注意。在预防方面,除了维持环境与器具清洁之外,喂奶后的口腔清洁也是预防鹅口疮的重要步骤。柯婷蓉建议,爸爸妈妈们每天喂完宝宝的时候,顺道看看宝宝的口腔状况,如果有发现这样的白色斑块,可以请教儿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