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9: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0:08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验教材极力体现的一种理念,目前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散乱,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教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但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查到的资料有时很多,有的还很长,如果要交流完就得占用很长的课上时间,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交流又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为了既不影响学生的热情,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布置查找资料时,要让同学们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那样课上就会有时间找更多的同学发言了。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的特点,预习前,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双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记得那是我教三年级语文时,一次生字教学中,在教学“播”这个字时,我只说了“播种”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可是我班一名同学却说她的方法比我的好,我立刻请她给大家讲讲,她说:“我们小组在练习时是这样记忆这个字的,播种当然要用手,所以肯定要用提手旁,但把种子也就是‘米’播到‘田’里后,还要盖上一层土,也就是在‘米’的上边再加上一撇。”多精彩的讲解呀!我当时带头为她鼓掌,激起了同学们更高的兴趣。高年级需要掌握的字词、古诗、短文的数量很大,这需要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但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地去练,这时小组合作练习的效果会很好,可以在小组中开展过关比赛,让各小组在课下积极练习,会了可以过关,看哪个小组过关最快,这时,有人督促就有动力,为了小组,为了自己,学生在比较积极的状态下抓紧时间练习,使兴趣和效益双双提高。另外,小组的几名成员间还可以开展知识抢答形式的练习,一人出题目,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并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很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三)读议中合作,互相激活思维,提高积极性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为以后的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能量喷洒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时,以表扬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修改意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作品,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大,从而真正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真正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在合作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在交流互动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如:“你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好样的,这说明你动脑子去思考了”,“你提的问题很有深度”等。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讨论的不够积极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去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如“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提出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就要求他们在独立思考时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如,讲《灰雀》一课时,有的同学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儿灰雀到哪里去了”,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只见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唇*舌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敢想了,敢质疑了,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脑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当飞机脱险时,“机舱一片欢腾”,此时小扬眉、周恩来及其他乘客有什么表现?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大家再现“机舱里一片欢腾”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了表演,他们表情丰富、配合默契,知识的掌握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中,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却不敢说,想读却不敢读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自信,像“你很棒,你一定行,你一定会读的很好”,这样他们就能鼓足勇气大胆的去说、去读。组内汇报时先由他们说说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将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全班进行交流。组内的成员积极性都很高。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个体的疑难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们说了什么?”“你们听懂了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的集中起来。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老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使学生会倾诉,形成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如:“我认为某某同学讲的很好,”“我觉的某某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某某同学的意见错了,我的意思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当个别同学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羞于启齿时,要教育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缺点有利于进步;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交流的习惯,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充分讨论的时间,使孩子敢说、会说,还要鼓励孩子用礼貌用语。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努力,也有小组成员的协作,小组交流时,大家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合作的非常愉快。这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乃至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践,自我小结学习心得;发挥了学生的各种优势,积极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因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教学难题。如何才能有效的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合作小组一般不提倡自愿组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有如下几种分组办法:①优差组合。对于比较重要而且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在欣赏了威尼斯美丽风光图片后,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肯定也有一些同学很快说出答案,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在倾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时候我们采取优差交叉合作的办法组织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就能得出“小艇的样子比较有特色”“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小艇的作用大”这些结论。但是这种交叉合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如果一味的使用这种方法,优生就不会有跨越式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时候还可以采用第②种方法----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给他们布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可以无所顾及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概括小艇的样子,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参照课本来回答。
(二)、做好阶梯式学习计划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在具体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是阶梯式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问题,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③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在教学中,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发现问题,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然后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时候,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收集,如学生们提出:①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②扬科自己做了一把心爱小提琴,但还要看看别人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③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的扬科为什么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就*了?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一个问题涉及了当时波兰封建的社会制度,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课文了,同时也能从扬科的悲惨生活中受到教育,激发学生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师注重过程中的点拨
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小组活动之后的交流更顺利,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提示给学生,甚至趁机安排好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和程序,这种教学,在表面看来,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讨论,老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而实质却是由于老师介入过多,未能让学生充分合作,就被老师牵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了。新课程对老师介入学生的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老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困难的解决”和“问题的提出”的情况如何,进展怎样,及时掌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无论老师何时介入学生的讨论,都要定位于为学生更好地搞好合作学习上,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而剥夺学生通过合作尝试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讨论“大伙为什么把扬科叫小音乐家”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小组的学生得出了扬科能把什么声音都听成是音乐,对此予以肯定后,我又问:“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扬科酷爱音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