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6: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21:37
痴情男女往往把对方理想化和偶像化。这种心理强度越高,爱情的浓度便越浓。偶像化往往是与审美化的过程紧密联系的。确立婚姻关系,从生理上来说,男女之间有一定的年龄差是需要和正常的。然而,审美却不受年龄的*。戴高乐说,距离就是权威。在不少爱情实例中表现了这种倾向:同一年龄跨度的男女往往容易在智能和人生经验上处于同一地平线,不易造成反差感和距离感,尤其在个性鲜明。理想色彩浓厚的知识女性的爱情追求中便时有这种现象发生。少女爱上比她岁数大很多的男子,有时候就是由反差感和距离感引起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到了不惑之年,无论是知识广度和深度,还是为人处世的经验,都十分丰厚了。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都脱尽了轻浮或者幼稚的痕迹,显得那么丰厚和沉稳——他们完全是一颗成熟的果实了。培根对此具有敏锐的观察,他写道:"如果美的要素在于举止之得体这句话不假,那么,年长者看起来比年少者更觉亲切,这也就毫不足怪了。古语云:'美人迟暮,凤韵不减。'年轻人往往举止多欠得体,难以得到美名,只是考虑到他们尚且年轻,才放宽尺度,权且以其年轻来聊充得体。"知识女性的爱情的焦点往往落在精神丰富、作风优雅、举止自然得体上。不少青年男子对她们来说,犹如一杯水,一口便可尽饮。而成熟的男性美则有如海洋一般,具有平静而又深不可测的无穷畦力。因而,成熟者往往能包容追求者的精神要求,容易产生距离感,完成偶像化的窜美过程。而且,这种情感要么不发生,一旦爆发则不可收拾,其力量足以排山倒海。这在小说《故土》中的叶倩如对白天明的爱情追求中便可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