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5:2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27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诗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27
专题藏书之四:关于王安石
老冷
2006-04-14 17:04:24 阅读 17 次
[往复论坛]
[往复全文检索]
文章搜索
近期热点文章
累计热点文章
王安石的从政得失,南宋以后,贬多于褒,而文名历久不衰。到20世纪70年代评法批儒以后,王安石得到新生,褒扬不免又甚。关于如何看待王安石及其新政,我经常请教法王,自己是全无观点。
但是在书摊上遇到王安石的著作,或是研究王安石的著作,特别是传记类作品,我一般是收下的。下面把我书架上有关的几本书列一下,希望知道大家手里还有些什么:
1. 《王文公文集》,上、下册,唐武标 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上册5月出版,下册9月出版。
2. 《王荆公年谱考略》,〖清〗蔡上翔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有两版,一是1959年版,一是1973年版,我两种都有。书摊上最常见的是1973年版的。
3. 《王安石》,柯敦伯 著,商务印书馆,1930年,“万有文库”本。
4. 《王安石》,邓广铭 著,三联书店,1953年,属于“中国历史小丛书”系列,只有4万字多一点。
5.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修订本),邓广铭 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此书有1975年版,我在图书馆见过,自己没有买到过。
就是这些了。
(01-24-2002 02:21 PM )
--------------------------------------------------------------------------------
【大禹】
(宋)詹大和等:《王安石年谱三种》,中华书局,1994年。包括詹大和《王荆文公年谱》、顾栋高《王荆国文公年谱》和蔡上翔书。
(01-24-2002 02:52 PM )
--------------------------------------------------------------------------------
【注注】
《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集部之一,一百卷,线装二十册,上海涵芬楼
藏明嘉靖三十九年抚州刊本,,此书为五年前从劲松古旧市场(现已拆除)
购得,价百廿元。
(01-24-2002 10:57 PM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28
王安石
(1021~1086)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参考资料: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history/person/generalship/991102036.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28
北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於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1069年宋神宗时任参知政事,推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变法。1070年升任宰相。由於新法中关於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阶级与相关的官僚,变法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在民间由於改革推行难度大,反而对一般民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又遭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敌视。使得他在民间形象一直不佳。在1074、1076年两次被罢免职务。宋神宗死后,原反对派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变法失败后,退居江宁(江苏南京)。
20世纪**党领导人列宁称赞他为「11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为人特立独行。据载,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普遍认为苏洵的《辨奸论》就是影射王安石的,其中写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轼和王安石也历来不睦,王安石好做惊人之言,苏轼曾作文讥讽。民间也有不少两人斗智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4:29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