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0:36
从外交策略角度,分析郑国衰败原因?强国外交,争霸时期依附强国策略,在夹缝中生存的与来者盟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无论是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剧烈的变动之中。周室衰微,诸侯国风起云涌,早期以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四国他们率先谋求发展、变革图强成为大国,逐渐掌握国际舞台外交的话语权。
其它小国的外交主要是围绕这些大国进行决策,郑国作为春秋至战国时期的一个主要国家,在当时的整个政局发展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提起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会想到春秋五霸以及后来的战国七雄,其实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郑国就是春秋三小霸之一。
郑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春秋历史,因为春秋时期几次重要战争都离不开郑国的身影,郑国是春秋初期是一个地方霸主,没多久就便迅速衰弱为二流国家,成为大国主要争夺的目标。处于四战之地的郑国,凭着灵活的外交手段,在严酷的战乱年代得以保全自己。本篇文章主要从郑国的外交策略的角度,来解读郑国衰落的原因:
春秋初期强国时外交策略
郑国在立国之初,经郑桓公,郑武公两世积累,奠定了经济基础,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深得周王信赖受到重用,到了郑庄公时期,雄厚的军事实力和优秀的战略人才成为开疆拓土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四大国由于各种原因,国力相对较长,在*、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都未达到称霸条件,中原霸业出现了至少二十多年的空窗期。郑国正是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计划,加上郑庄公本人雄才大略,精明城府,深谙发展之道,经过苦心经营, 特别是凭着与周王室的特殊关系,上服天子,中平诸侯,下吞小国,并与齐、宋、卫、蔡、陈等国订立联盟,吞并许国领土,终成“小霸”事业。
这一时期,郑国的外交策略是,郑庄公在成就小霸业前,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对内清除对手,统一政令,稳固君主位置,扫除对外霸业的后顾之忧。
郑庄公时期对外策略
郑庄公时期,四大国未起之时,在中原地区有争霸实力的国家主要有郑国、宋国、鲁国、卫国等国,郑庄公根据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的不同,对外采取不同的*。
对周室
对周室采取的外交*是以隐忍态度为主;春秋初期,周天子威信尤在,各国都对周王有一定顾忌,谁也不敢打破天下公主的平衡局面。各国所面临的课题是,既要承认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又要取得中原各国的承认,在如何处理与周室的关系上,郑庄公做的最为成功。他首先利用王室卿士的特殊身份,假天子以令诸侯,为了壮国势,频繁利用周天子名号为自己服务,甚至动用王师,不仅师出有名,又增加了自己的战斗力。
周天子虽无实权,毕竟是天下共主,周室所在地仍然是中原文明的精神中线,庄公仍然维护周王的权威,即使周王主动挑衅,在不涉及郑国真正利益的前提下,庄公尽量保持表面平和,采取隐忍的态度,但一旦触犯郑国的底线,郑庄公不惜“周郑交恶”,也要维护郑国的地位和声誉。
郑庄公对大国策略
春秋初期,晋国、楚国、秦国皆不成气候,除了齐国强大外,宋国、鲁国、卫国这些中等国家也因时代机遇挤入大国行列。
宋、卫两国与郑国是邻国,他们长期与郑国为敌对之国,宋、卫两国曾结为联盟共同对抗郑国,而郑国利用齐国的“旧好”关系,每每会盟时,都将盟主位置让给齐国,自己甘居幕后,帮助齐国伐纪国,解决边疆戎难进而巩固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当郑国要攻打宋、卫两国时,齐国每次都派兵相助。
郑国对鲁国的外交策略
鲁国是礼仪之邦,它与郑国并不接壤,也无边境冲突,宋、卫两国在与郑国的长期对峙中也将鲁国拉入自己的阵营,而鲁国由于忌惮齐国,才加入与郑国的对抗阵营中。当宋国受到郑国攻击时,鲁国想出手相助,然而宋国派出的使者不善言辞,激怒了鲁隐公,鲁国与宋、卫联盟出现间隙,郑庄公抓住这机会立即修复与鲁国的关系,鲁国由此弃宋、卫而结交与郑国;鲁国加入令郑齐集团、宋卫集团的实力发生了变化,最终郑齐集团胜利。
此外,郑庄公时期对周边的小国采取拉打并用的*,为了扩充自己的领土,干脆就占领了许国,对陈蔡两国采取恐吓、胁迫、拉拢最终使其臣服的。总之,郑庄公时期,郑国外交事业达到了顶峰,当郑庄公去世后,郑国结束了最辉煌时代,这也是春秋大势的转折点。
郑国衰落期外交策略
春秋初期,郑国跻身于一流强国,但当齐国齐桓公称霸后,郑国就衰落为二等国,并且长期居于齐国、楚国南北两强之中,这一时期郑国的外交策略有很大的改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宋国的*。
宋国长期以来都是郑国的最大敌人,当四大国霸业未起时,郑宋两国都借用外交手段影响对方的内政,积极寻求契机凌驾于对手之上,郑庄公在位时期向地会盟让宋国承认郑国的大国地位,庄公死后,厉公借宋国之力才得以掌权,因此厉公时期的内政外交被宋国所牵制。
齐襄公时期,积极推行霸权外交,当郑国国力衰弱已不具备与齐国结盟条件时,齐国直接攻伐郑国,郑国在外交上处于大国欺凌的地步,进入外交软弱时代。
郑国国君诸侯会盟被弑,亦无反击能力,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国家形象丧失殆尽,郑国已经到了勉强自保的地步,任大国欺凌,外交地位降到最低点,丧失外交话语权。
齐桓公时期,齐国称霸,郑国正是参加盟会,尊齐霸主,郑国二等国家的国际地位正式确立。郑国自郑庄公去世至郑厉公继位的二十多年中,是其内政外交最低迷时期,同时这段时间也是齐国、楚国、晋国、秦国国力迅速积累,国势急剧上升时期。
齐国齐襄公实行强势外交策略,为齐桓公称霸铺平了道路;晋国也正式获得周王室承认,迎来了统一;秦国则迎来了雄才大略的秦献公、秦武公,对外开疆拓土,吞并周边小国扩大秦国版图,积极尊王提高国际地位;楚国的势力此时也深入中原,其实力比郑国郑庄公时还要强,并且开始与齐国争霸,在郑厉公时期还曾攻打郑国。
当四大强国已经崛起时,发展势不可当,而郑国是内乱弥久,国势大不如前,在郑庄公、郑厉公之后的继任者能力都不如二者,偶有杰出者,无奈身处于南北两大国雄起争霸时期,只能随波逐流,勉强自保,从此郑国外交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春秋诸侯国争霸的依附期
齐、晋、秦、楚四大国崛起后,实力旗鼓相当,都有入主中原称霸诸侯之意;晋国挡住秦国东进之路后,秦国转而向西开拓,积蓄力量暂时放下霸业之争,齐国在齐桓公首开霸业之后,国力虽然强势,但再也未登上霸业顶峰。
不管是最初的齐楚争霸、还是后来的晋楚争霸,在地缘*上都是南北对峙的格局,在地理位置上郑国正好是南北交界中心,因此成为大国对峙的缓冲中心,准备郑国成为大国南北争霸的首选争夺目标,总是处于大国轮番侵扰之中。
郑国在这一时期,国力骤降,无力抵抗大国轮番攻击,独立自主的外交权力更是无从谈起,但是郑国凭借自身的智慧与能力,出色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最大限度地保全国家自主,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夹缝生存,创造了春秋时期小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齐楚争霸时期
齐楚争霸时期,南北两强都借军事、声势、兵力给郑国施加压力,拉拢郑国进入己方阵营,由此郑国进入了南北“介居”时期;在齐桓公称霸时,郑文公长时期的外交重点是采取靠齐为主,当楚国常年不懈地拉拢郑国时,文公动摇,欲与楚结好,周王也帮助楚国拉拢郑国削弱齐国霸权。
郑文公是位缺少远见,肤浅浮躁之辈,在晋楚皆不敌的情况下,既不朝于齐,又害怕齐国威势,背弃军民;郑文公这种做法不仅丧失军心民心,也损害郑国外交形象,更遭到齐国攻伐的报复,郑国不得不再次向齐国“乞盟”。
郑国背齐向楚外交*的失败,是郑国高层误判形势的结果,这也是郑国的一次失败教训,在之后的十年内,郑国再也没背齐;当齐桓公去世后,六子争位,齐国内乱,形势发展转变,郑国抓住时机转而向楚。
总之,在此时期,郑国重新审视国际形势,认清郑国已经沦为二等国家的事实,因时制宜地转变自身外交策略,根据霸主实力的此消彼长,迅速地转变立场,力求保持平衡,保全国家。
晋楚争霸时期
因地制宜与来者盟,在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间最为持久,牵连地区最为广阔,战争规模也最宏大;在这个时期,郑国是晋楚双方争夺的焦点,郑国在南北两强同时重压下,不敢与任何一方抗衡,也不敢得罪任何一方,为求自保,不得已放下立场,谁来与谁结盟,采取“介居外交”*。
当楚国伐郑时,郑国立即放下所谓的礼仪尊严,迅速改变立场,安抚晋国使者情绪,推翻之前的与晋国盟约之事,令来者安心,尽量不让双方兵戎相见,保存实力。
在郑简公时期,在晋国的强力施压下,郑国*与晋国在戏地结盟,晋国为了用盟誓约束郑国,让其在盟会上发出“唯晋命是听”的盟誓,郑国巧用外交辞令,化被动为主动,将盟约改为“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是从”,按照字面的意思,盟约成立的前提是晋国必须善待郑国一方;所谓的强者,也是因时而定的,这也为郑国外交策略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庇护的礼遇,这也是郑国为抵抗大国施压所采取的消极抵抗*。
果然,戏之盟之后,楚国攻打郑国,而晋国不救郑国,那么郑国就认为楚国是强国,于是从容地背晋就楚。当郑国顺应楚国利诱*倒向楚国时,激怒了晋国,当晋国仗着霸主地位对郑国侮辱恐吓时,郑国表现极为冷静与自持,不给敌手制造内政混乱的机会,并且在精妙的外交斡旋下得以保全国家。
此外,郑国还利益晋楚两国矛盾,主动挑起两国事端,带双方打得两败俱伤,都无力攻郑时,郑国投靠胜者;例如晋楚泌之战,晋国战败,郑国看准时机投靠楚方阵营,而当楚国对郑国产生威胁时,郑国再次挑起晋国、楚国矛盾,使得郑国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郑国虽为小国,但它审时度势、不屈不挠,进退有度,并且步步为营,牵引事态朝有利自己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小国、弱国的外交智慧;而郑国主动出击,在大国之间制造矛盾以赢得本国和平,这是相当高明的外交*。
宋楚争霸时郑国外交策略
宋楚争霸虽为形成南部对峙的局面,却也对郑国*产生很大影响,郑国依附楚国,引起宋国不悦,宋兵伐郑;进而引起楚国伐宋,宋襄公大败,宋楚争霸虽然对当时的整体局势没有影响,但宋国惨败是受郑国影响的。
*争霸时郑国外交策略
春秋初期,*两国是友好联盟,当秦国征战西戎后,成为地区性霸主,要想进军中原必须突破晋国阻隔,而郑国位于中原腹地,因此结晋服郑成为秦国主要外交方向;此时,郑国成为*两国争夺的对象,而郑国通过挑拨离间计再次挑起了*之间矛盾,使得*联盟破裂。
郩之战后,秦国战败投入楚国阵营中,而晋国失去秦国这个盟友后,为了对抗楚国则拉拢齐国;就这样郑国无形中促成了南北两大军事联盟的形成,由此可见,春秋时期,郑国虽然是小国,但几乎所有重大战争都和郑国有关,这与郑国首鼠两端、挑拨离间、见缝插针的外交策略是分不开的。
作为春秋初期曾显赫一时的国家,郑国曾经作为三小霸之一出现,不但没有成为春秋白术,反而成为大国争霸的工具,在大国相互征战中,郑国国力不断下降,最终成为诸国中教早的灭亡者。
综述
对于郑国来说,无论谁强大了都是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让郑国亡国,所以,郑国不得不凭着高超的计谋挑拨大国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战争,自己或渔翁得利,或依附两败俱伤后更强的国家。
其次,郑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敌对邻居宋国,郑宋两国作为中原地区的强国,其关系向背关系到晋国、楚国、齐国等大国霸业的成败,在四大强国争霸过程中,郑宋两国的归属一直是霸业的主要内容。郑国在大多数时间里都采取“惟强是从”的策略,而宋国则长期依附于晋国,处于摇摆中的郑国,经常与宋国发生战争。例如,晋国让宋国攻打郑国,而楚国让郑国攻打宋国,可见,郑宋两国并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对于郑宋两国来说,要想互相保全的最佳策略是联手共御外敌,若真能结盟就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凭借优越地理地貌,遇到战事,可相互策应,凭险而守。可惜,郑宋两国一直是冤家对头,那么,郑宋两国的悲剧不可避免,特别是郑国被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国所灭亡。
此外,贵族之间的争斗分散对外精力,这也是郑国衰落而灭亡的原因之一,郑国的开国君主是周王的弟弟,郑国的强大崛起凭着与周王特殊的关系,与国内的公族势力不无关系,在春秋时期所有诸侯国中,郑国的公族所占的比例要远高于晋国、楚国等大国。但这些贵族公族之间都有强大的实力,可以左右国家*,他们之间争权夺利,不断兵争,极大地*了郑国的发展,这也是郑国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郑国处于中原地区核心区域,交通四通八达,商业活动频繁,造成郑国国民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但这种头脑在*上过于灵活的反应,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首鼠两端,这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十分不利的。综合以上诸多原因,在大国争霸的夹缝中生存的郑国,始终无法摆脱大国的控制,走向没落,衰亡是必然的,但是能够享国400多年也是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