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永《雨霖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09: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3:37
柳 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②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④。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⑤,
更与何人说。
【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在北
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
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铺叙展
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
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
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
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
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浅品闲评: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的婉约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情、景、意都写得文思高绝,内藏无限画意和水墨色彩、浓淡的情思交错、忽强忽弱的词采,和出变化多端的音乐意韵。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这首词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词中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时与一位情人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他在倾吐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寄托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慨。
可以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柳永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的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蒙蒙雾气一片;一夜飘流之后,词人柳永仿佛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他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现出一副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样子。在这首词里柳永用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傍晚云雾浓重、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来比喻自己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畅、心情的沉重压抑和愁绪的无边无际。又将“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在这里,柳永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3:37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3:38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在北
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
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铺叙展
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
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
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
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
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说〕
正长亭送别,一场骤雨延长了饯宴的时间,拖延了开船的时间。
骤雨一停,蝉声又起,分手的时刻也就到了。几句才说账饮,
已觉无绪;正在留恋,又被催发。半句一转,跌宕生姿。
到这份儿上,别说没时间,就是有时间,喉头堵得厉害,
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了。汴河南下,便是楚地,
千里烟波,暮霭霭沉沉,景色中充满了无边无际的离愁别绪。
过片从当前别情中跳出,上升到一个普遍结论—“多情自古伤离别”,
将古今打成一片,以加重悲秋之思。然后再回到具体情事上来,
回应前文账饮,写到行途酒醒以后,面对的第一个清晨。
“杨柳岸、晓风残月”,给人以凄清、优美的印象,
良辰好景,偏偏到羁旅孤独中出现,反倒令人难受了。
词人着想之妙,在于他不去设想别后可能有的欢乐,
和这欢乐的不成其为欢乐,更深一层地写出了离别的难堪。
此词多用双声叠韵,情景交叉点染,
具有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唱的袅娜多姿的风情。
参考资料:http://www.ykyz.net/yuwen/book3/ciqishou/yulinlin/jiaoan/yulinja4.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3:38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词牌来源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由来。
雨霖铃 柳永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3:39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