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1: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6:38
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出自唐代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选段: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译文: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炭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7:56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如今再读白居易的这首《卖炭翁》,才发觉年少的自己多么天真幼稚。这首诗里没有华丽的词藻与灵巧的行文布局,通篇白描之下,娓娓道来卖炭翁黑暗残酷的人生。
只是彼时年少,当读到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除了同情心酸卖炭翁,更多的是不解与恼怒。近乎自虐的生存方式,为何继续下去,换一种生活不好吗?
只能说当时的自己太过年幼,看到的世界多是光明璀璨的,仿佛有着数不尽的机会与选择,总觉得只要自强哪条道路都能到达辉煌的罗马。
所以,当时对卖炭翁的情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明知是个死局,为何不杀出去另博一番天地?当读到最后那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只觉得血气翻涌,恨不得将那两个黄衣使者就地正法。
那时候作为旁观者的自己,习惯性地摆出救世主的姿态,为卖炭翁撒下同情泪的同时,自觉自己的将来绝不可能步入他的后尘,更要与黄衣使者那样的人势不两立。
可笑年少的自己是何其浅薄,世间哪有不向往美满生活的人,卖炭翁自然也是想要挣扎的,他的驯服不是麻木而是无力反抗。
打破残酷世界的不公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毅力,彼时年少的自己根本无心留意,恣意的青春热血在胸中流淌,让那时候的少年误以为自己有撼动天地的无穷力量。
读懂已是书中人
从洁白的象牙塔中走出,步入危机四伏的现实生活,最初的少年依然觉得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与现状。只是有时候倾尽全力也不过落个囫囵温饱。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年少时对卖炭翁的第一句根本没有触动,只觉得老翁的形容憔悴可怜的同时又带着些许滑稽。
最初的少年们,亦是觉得自己意气风发,即使步入社会,也只会成为衣着光鲜受人追捧的对象,万不会落入蓬头垢面,形容枯槁的队列。
然而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磋磨,人情世故的复杂纠缠,终究令年少的眼眸褪去光彩,徒留一片俗世的浑浊与疲惫,仿若卖炭翁眼前那抹烟火色。
没有人愿意成为卖炭翁那样卑微的存在,可即便如此也莫要学那白衫儿,即使穷尽一生都无法逃脱阶层的束缚与碾压,也莫折损自己的心性,成为自己厌恶的样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世间修行本就艰辛,荣华权势终究烟消云散,若是最后依旧能无愧初心,那也称得上值得二字。并不呼吁大家逃离现实,而是期望在行路时能时刻保持警醒,不至坠落悔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9:31
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卖炭翁》,大意是:可怜的卖炭老翁,天气如此寒冷,身上的衣服仍很单薄,可心中仍担忧炭价卖不上去,所以希望天气再寒冷一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21:22
虽然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还是担心炭的价格太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些,这样炭才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