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你好,欢迎来到懂视!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文言文默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16:45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9:45

(一)论语十则
文后练习:
1、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
成语: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案: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二)桃花源记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描写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调素琴、阅金经;列举古人实例,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引孔子的话回应 惟吾德馨 含蓄作结的句子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4. 阅读理解。
①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其中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本文自始至终采用衬托写法,用菊花、牡丹 衬托 莲,从而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五)三峡
附加练习
1.我国 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苏轼 ,其弟 苏辙、其父 苏洵。
2.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答: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七)马 说
1.阅读理解。
(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 人才 比作千里马,把_______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愤懑之情。
(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②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4)③段中的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扬言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答案
1. (1) 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
(5)其真不知马也
2.只要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3.选伯乐或千里马都可以,重要的是阐明观点,理由充分。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八)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附加练习
1.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

4.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

5.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事例

6.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答案
1.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
2. 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
3. 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
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
如:(正面)需要这样的严格的老师,因为严师出高徒
(反面)这样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业。
5.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补充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九)小石潭记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

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8.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答案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
3、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
4、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5、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6、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7、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
8、清 澄。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十)岳阳楼记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 乃重修岳阳楼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6、 微斯人,吾谁与归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2. 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6、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答案 1.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前者指“迁客*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3、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
4、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5、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6.略
(十一)醉翁亭记
1. 阅读理解。
(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的是___________,描写酿泉的是_____________,描写醉翁亭的是_______________。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全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醉”与“乐”融为一体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日暮醉归,从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进而写到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
2. “醉”字和“乐”字在文问森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
答:
3.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案
1. (1)望之蔚然而深秀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醉翁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 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4)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其乐
2. 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3.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十二)出师表(节选)
1. 阅读理解。
①诸葛亮在第一段中分析当前形势时指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利客观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的主观条件。
②诸葛亮从形势出发,向后主刘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建议,其中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这些建议是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③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2、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是什么?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3、第七自然段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此处照应了前边的哪句话?
4、《出师表》中,句句是肺腑之言,仔细体会,全文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答案
1. 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②广开言路 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只有这样,才能广开言路,赏罚严明,才能稳定国内政局,才能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③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 报先帝而忠陛下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2、三顾茅庐 出山效命 临危受命 委以重任临崩寄大事。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后奋发图强;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
3、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界崩寄臣以大事也”
4、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和蜀汉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6、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A.从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角度回答;
B.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回答;
C.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回答。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 子墨子九距之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
答:
3. 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答:
答案
1.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如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 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我们今年可能活不成了。”这是华为集团的老总任正非在企业蒸蒸日上时告诫员工的话。
(死于安乐) 刘备儿子阿斗(《出师表》中的刘禅) 历代的王朝衰败
(十四)鱼我所欲也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案
1、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失其本心。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十五)曹刿论战
1.阅读理解。
毛*在《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本文作了精辟的分析:“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的时机——彼疲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例,却同时说的是战略防御的原则。”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疲我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辙乱旗糜”是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2. 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答:
3.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把你的理由说出来。
答:
答案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 *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3. 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说出理由。本题以正面回答为宜
(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用什么方式来讽谏齐王?这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齐国最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成就,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答案
1、以家事喻国事,由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类比推理,由小及大,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委婉规劝。作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含蓄委婉。
2、邹忌: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细致,忠于职守、勤于王事,果断坚决、胸怀坦荡。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闻过则喜,勇于纳谏,勇于改过。4、 因有勇于善于讽谏的邹忌,勇于纳谏勇于改过的齐威王,贤臣明君精诚团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9:45

名句集锦
l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l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l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l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l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l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l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l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l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l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l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l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l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l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l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l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l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l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l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l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说诗 语》
l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英•培根《谈读书》
l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l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评《资治通鉴》语
l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l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l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l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l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l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l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l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l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l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l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l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l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唐•贯休《诺矩罗赞》
l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l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l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l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l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l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l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l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l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l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l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l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鹿鸣》
l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l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
l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l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l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l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l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l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l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l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l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l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l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l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l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l 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l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l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l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l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l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l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l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l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l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l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l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l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l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l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l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l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l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l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l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l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l 蓬生麻中,不扶不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l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l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l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l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l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l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l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l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l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l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l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l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l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l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l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l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l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l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l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l 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l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l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l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l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l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l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l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l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l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l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l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l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l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l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l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资料:http://e.qbol.net/news/list03.asp?id=2314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9:46

论语 《木兰诗》要求背诵的中考篇目
中考文言文默写常考句子

中考文言文默写常考句子有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恼怒: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2 黔之驴唐代: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

中考必备文言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观沧海(东临碣石)19、蒹葭(蒹葭苍苍)20...

吉林省中考文言文考默写吗

吉林省中考文言文考默写 排除考默写,但不会大段大段地考,只是给你前后文,让你把较有名的关键字句填上。可以,默写文言文可以增加背诵文言文的熟练度。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有如下:1、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

中考文言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一、课文:舜 发 于 畎亩 之中,傅说 举 于 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 士 ,孙叔敖举于 海 ,百里奚举于 市 。故天将降 大任 于 是 人也,必先 苦 其 心志 ,劳 其 筋骨 ,饿 其 体肤 ,空乏 其 身 ,行 拂 乱其所为,...

上海中考文言文背诵篇目

5. 200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20篇默写篇目 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七年级(上)*卖炭翁* 书湖阴先生壁七年级(下)* 论诗(其二)八年级(上)*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年级(下)*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小石潭记* 梅花绝句(陆游)*蜀相* 步出夏门行(其二)九年级(上)*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中考文言文默写

文后练习:1、阅读理解。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初三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重点词汇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下册)一、词语解释舜发于 被任用 人恒过 常;犯过失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 奋起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

语文中考冲刺文言文总结

1. 中考语文必考19篇文言文的总结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1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类风湿关节炎是免疫系统疾病吗 免疫系统病是什么病 免疫系统病有哪些 ...A.过敏性鼻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类风湿性关节炎D.镰刀型贫血_百度... excel比较大小函数min的使用教程 梦见大牙掉了一颗,还有血,谁能帮我解下梦,不会是有什么不好的事吧... 我用扣扣申请了一个微信号,手机号码申请了一个微信号,现在想用扣扣和手... 我之前有一个微信号,我取消登陆后再次用我的手机号码再申请微信号码,之 ... ...卸载了,是用手机号注册的,现在想用扣扣号重新注册,应该怎么办_百度... 新办的手机号码,被我哥注册了一个微信号,把我真实的名字弄成了微信号... ...微信号了,想再用同一手机另用qq再申请一个微信号咋申请呀?谢谢_百 ... 肠绞痛有哪些症状? 婴儿肠绞痛通常是什么症状? 什么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未法”三个时期 请大家帮忙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有容则乃大,无求则品高”! 婴儿肠绞痛的症状 荀子劝学,诗句的理解性背诵默写,越多越好,要题目和答案,最多的我采纳,如“荀子劝学中描写活到老学到 高乃则家族简介 小颜育儿 肠绞痛的症状都有哪些? 劝学相关理解性默写天空请亲们写答案同时告诉我理由谢谢亲们💓 陕北慈善家高乃则联系方式 宝宝肠绞痛有什么症状? 关于劝学的理解性默写 高乃则关于他的人品?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乃则的煤矿争议 宝宝肠绞痛的时候,都会有什么症状? 白衣服用什么容易洗干净 高乃则的参加航展 高职扩招入学面试考什么? 煤老板高乃则是否破产 陕西省府谷县高乃则的儿子结婚用的什么车 肠绞痛的症状,应该如何辨别? 婴儿肠绞痛有什么症状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是谁说的? 以《师说》和《劝学》为话题作文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便毁其贤的便什么意思?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后古诗词的理解性默写 宝宝肠绞痛是什么? 《孙权劝学》理解性默写 婴儿为什么会有肠绞痛的现象? 汽水贩卖机QG142L压缩机功率是几瓦? 请问一下,1208升的冰柜用多大的压缩机 伤者小腿骨折治疗到恢复,保险公司有时间限制吗? 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一般多少个工作日结案,并理赔到位 万胜qd142y压宿机电流多少 意外骨折保险理赔需要多久才给钱 为什么苹果手机照片传到文稿会显示操作不允许? 意外摔伤保险公司从报案到结案有期限吗? 意外伤害骨折评不上残,保险公司怎么理赔 保险公司赔付结案期限
  • 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