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1 18: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1:33
百鬼夜行略说
日本的平安时代,是一个幽暗未明,人类和妖怪共处的时代,妖怪住的地方,和人类所住的地方,其实空间上是重叠的,只是人类在白天活动,妖怪们则是在晚间出现。这样的感觉,可以在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又译《千与千寻的神隐》、《神隐少女》)中看到,白天杳无人迹的主题乐园,虽已成为荒墟,但一到了夜晚,华灯初上,妖怪们纷纷出现,饮食街,温泉乡,妖怪们出没的夜晚,过著如同人类一般的夜生活,好不热闹。那个时代里,在京都,到了夜晚来临,整条路空无一人,这时候会出现许多奇形怪状的妖怪,像是庙会的行列一般,带著狰狞的面孔,走在大路上,人称“百鬼夜行”,有的像是破掉的茶壶、锅碗瓢盆成群结队地在夜晚的街道*,据说亲眼目睹的人会遭受诅咒无缘无故地丧命。
付丧神的说法
百鬼夜行的现象,多少反应了锁国时期以前日本的社会状况,由于海外贸易兴盛,从*运来的手工艺品充斥,因此人们开始不懂得爱惜东西的社会现况,老一辈的人因为物资缺乏,总是抱持著惜物的观念,并且认为百鬼夜行的现象,是付丧神的来到人间捣乱,一直到室町时代付丧神的概念才渐渐地成形。付丧神是借由环境的阴阳之变,使器物化身成自然界的鬼魅到人间来作乱。尽管人们在一开始,对于付丧神感到无比的恐惧,但是不久之后,人们却将付丧神当做是一种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大大地降低了原先所拥有之令人敬畏不已的神秘感。
在日本,相传一件物品被主人使用到99次就会成为精灵,若遭到抛弃便会产生怨念。这种精灵化作的妖怪一般被称为付丧神。
撒豆驱鬼的习俗
为了驱邪纳福,因此在每年立春的前一天。这一天叫做“节分”。长年使用不要的器物必须丢到屋外,用火烧掉它,以免有妖怪作祟。所以才会有大扫除的习惯流传下来,这个仪式就是“除旧布新”。不论在寺庙还是在每个家庭都举行一种叫做“撒豆驱鬼”的活动。它可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即一种过年活动。现在举行撒豆驱鬼活动时,在寺庙中,一般都是处于本命年的男人担当撒豆驱邪的任务。人们相信吃了和自己的年龄一样多的豆子就能在这一年平安无病,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捡这种豆子。而在每个家庭里,没有专门规定撒豆子的人,往往由父亲戴上鬼的面具担当鬼的角色,孩子们向“鬼”撒豆子,这时候人们异口同声地喊“鬼出去,福进来!”场面显得十分热闹。虽然这时候,外头的气温还很冷,但是从这种热情洋溢的呐喊声中,人们还是能感受到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氛。
歌曲《百鬼夜行》
老妖经典曲目之一,YY人气近两万,5sing近27万!
惊悚与惊艳并存的大萌物!
老妖华丽的高音绝对萌得飞起!
曲:《Sakitama 幸魂》
唱:音频怪物
念-男:音频怪物
念-女:冰帆
词:恨醉
莫问
何人行行复停停
月下枯骨裹红衣
一回眸青色暮里
映入了生人背影
百鬼夜行 引迷途者向西去
削其骨为笛
笙歌起
女:你是谁啊?别拉着我。
男:嘘,别说话,跟我来,那个人……那个人是鬼,它没有影子。小心,千万千万不能被它看到,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枯骨女执笔(一笑兮)
画一张人皮(绝色兮)
裹一袭红衣(血染兮)
美人 依稀
倩兮女独行(独笑兮)
谁若听 入(谁若听)阿鼻(永世兮)
她走在风里
凤凰火一把焚林千顷
笑倚在新月旁侧耳听
听木灵们将死的声音
诅咒焚林者永坠地狱
女:鬼?你说的是谁?
男:诶……人呢?我刚才看到那个人没有影子。
女:我也没有影子。
男:什么?你是……你是鬼?!
斜街上那九尾的狐狸
抓一把那九命的猫咪
不知火在海面上燃起
吹奏着生人骨制的笛
桥姬卧水里(醉卧兮)
等谁衣垂堤(少年兮)
扯谁水中毙(一笑兮)
眠入水底
百鬼笙歌里(月下兮)
趁着它 夜(等到那)未尽(白日里)
百鬼皆散尽
女:是啊,影子算什么,你不是也没有吗?
男:我……影子……影子呢……我的影子呢?
女:大约是跟着你的尸体吧?
男:什……什么?
女:喏,漂在湖水里那个,不就是你的尸体吗?
迷雾里
红衣枯骨女(脱了皮)
风里倩女兮(止了音)
凤凰火独去(入地狱)
月落 日起
美桥姬将离(寒水里)
不知火 亦(月西去)将熄(日东起)
百鬼皆散尽
老人:骨女,生时被人欺辱、蹂躏的女子,愤恨而死后,化成了厉鬼向人索命,因为只剩下一堆骨头,所以会用人皮伪装自己。
女:呀,天亮了。
注:
骨女-生时被人侮辱、欺负、蹂躏的女子,愤恨而死后,化为厉鬼向人索命,因为只剩下一堆骨头,所以会用人皮伪装自己。
倩兮女-会突然出现尖声怪笑的女妖,听见她笑声的*都凶多吉少。
凤凰火-传说是火鸟的化身。
不知火-由于海市蜃楼,海面像突然燃起大火,被认为是神明的无名怒火。
桥姬-是一些痴情女子的怨气,由于痴爱他人又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就从桥上跳到水中自杀,如果晚上有男子过桥,就会出现,并把其引到水中溺死,如果有女子过桥,就会强行拉其入。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560770.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