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9 08: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1 20:23
在1月10日的“2007沙港迎春文艺晚会”上,63岁的吴观球老人以其精湛的技艺,手举鱼灯,仿佛在回归广场上重现海面的鱼儿跳跃,其轻盈灵活的动作让人印象深刻。作为鱼灯舞的传承者,吴观球自18岁起跟随已故的钟保老艺人学习,他的努力确保了这一极具渔村特色的传统舞蹈得以在沙头角延续。
沙头角鱼灯舞源自明末清初,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盐田区渔民庆祝节日、祭祀和丰收的重要节目。吴观球以其低马步快速走动,扛着鱼灯的表演,展示了其高超的技巧。鱼灯舞的灵感来源于渔民出海捕鱼的生活,造型各异的鱼灯由竹签和布料制成,内部或蜡烛或电灯,艺人们通过鱼灯展现出海底世界的生动画面,表达鱼儿的情感。
吴观球回忆起早年在沙滩上练习的艰辛,那时的鱼灯易损,他们用扫把和稻草代替,尽管条件艰苦,他们却坚持追求鱼灯舞的精髓。1959年的佛山专区群众文艺大会演,鱼灯舞首次获得优秀奖,成为村民们最辉煌的记忆,也是他们对鱼灯舞传承的自豪时刻。
然而,文化大革命时期鱼灯舞面临失传的危险,幸亏在深圳市和盐田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吴观球、邱煌生和吴亚九三位老人凭借记忆,开始重新传授舞步、乐谱和扎鱼工艺。尽管没有经济回报,他们仍坚守传统,使得鱼灯舞在沙栏吓村得以复苏。年轻人虽然生活忙碌,但都积极参与排练,甚至牺牲休息时间,使得鱼灯舞成为中英街居民节日的重要活动。
如今,经过老中青三代艺人的共同努力,失传40年的鱼灯舞在2003年的中秋重新上演,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的一部分,象征着沙头角鱼灯舞的重生与传承。
鱼灯舞作为向神灵反映渔民心中对海盗恶行的一种控诉,祈求天后保佑,成为许多地区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喜庆丰收的必备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