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19: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13:07
解读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完满教育实践:一个深度剖析在教育领域,完满教育的理念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实践如何落地,引发了一场关于满意度与实效性的深度讨论。完满教育的概念源自校领导的决策,它旨在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学习的结合,鼓励学生走出寝室,参与到丰富的社团活动、竞技体育、艺术实践以及志愿者服务中,每个板块都需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然而,实践中,活动的实施似乎背离了初衷。完满教育被简化为频繁的活动参与,更像是计划经济下的“国资委”运作模式,四大板块对应“四大家族”,学生仿佛变成了被动的“消费者”,以修满学分为目标,而非主动参与和成长。活动组织者更像是“生产者”,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非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策划和宣传部门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竭尽全力,艺术类活动尤其繁重,而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获取学分。这种计划经济下的机制虽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过多的限制和复杂的规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完满教育的体系设计初衷是全面,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忽视了个体差异,反而产生不满和效果不佳的问题。
完满教育的理论基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育活动变成形式主义,耗时多而成效少,甚至牺牲了学生的休息和个性发展。支持者认为,这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反对者则强调它对个人成长的忽视。这种理论困境,如同囚犯困境,决策者和执行者在追求自身目标时,可能损害整体利益,如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质量。
改革的出路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完满教育应该追求全面性,但不是僵化,而是兼顾学术与个体发展。改革的关键在于简化审批流程,释放创新空间,关注学术提升和个人潜力的挖掘,拓宽活动参与群体,注重活动的质量而非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囚犯困境”,真正实现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教育质量。
总结来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完满教育实践面临着挑战,但也蕴藏着机遇。通过深入反思和调整,有望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学分累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