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消费水平,兼论六七十年代人民币的“含金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5: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21:24
在战后的苏联,货币的变革与购买力、汇率以及消费水平交织,勾勒出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经济景象。1947年的货币改革取消了食品证,新货币按等级分配,然而,物价的飙升随之而来。双重汇率的存在在1938年至1948年间尤为明显,外交人员对此颇感不满,生活成本高企。集体农庄的收入主要依赖自留地,但官僚特权也日益凸显。
1950年至1961年间,卢布的含金量和汇率经历了调整,每一次货币改革都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1961年的新卢布发行,含金量有所提升,汇率也随之调整。然而,战后的苏联汇率经历了多次波动,直至苏联解体,市场金价远超官方设定,严格的兑换限制使得黑市汇率逐渐攀升,到了70年代,黑市汇率甚至高达2-60卢布,甚至更高。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尽管普通工人家庭月收入不足200卢布,但生活并非没有亮点。工作时长较短(1981年后降至40.6小时),80年代物价对比明显,如1卢布相当于25元人民币,一顿简单的餐食只需20戈比,彩色电视的售价为744卢布。交通费用上涨,莫斯科的出租车1公里需20戈比,火车票价在1970-1985年间逐渐增加。住房虽然低廉,夫妻双方工资210卢布就能负担12卢布的住房,但消费特点却体现在房租低而食品价格昂贵。
苏联人对待借贷颇为慷慨,重视消费,但产品质量低下,进口商品更受欢迎。黑市外汇活跃,美元在黑市中价值倍增,国营商店的牛肉等商品则供不应求,官僚阶层享受着补贴带来的特权。住房短缺问题普遍,领导层则居住在豪华别墅中,尽管如此,年轻人对生活的不满情绪逐渐增长。
1957年的记录中,彭英祖通过金溪倒卖金银谋利,官方黄金牌价每两90.53元,含金量仅为0.3452克。到了1964年,人民币含金量通过汇率调整为0.36克,与《炼金》中的数据接近,证实了大约0.34克的含金量。
随着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黄金价格飙升,1980年1月伦敦市场的黄金价格高达每盎司875美元,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75元,此时黄金每克价值13元,含金量跌至60年代的五分之一。尽管如此,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主要锚定外汇,而非黄金价格。
1973至1974年,中国在黄金价格暴涨的背景下购入黄金储备,被视为明智之举。这些历史细节展示了苏联经济的复杂面,以及人民币在那个时代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