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3 06: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4 20:11
日常饮食对尿液酸碱度有一定影响。如果饮食偏荤,摄入较多蛋白质,其分解后产生的硫酸盐或磷酸盐等物质会导致尿液呈酸性。这种情况下,尿路结石尤其常见,其中以尿酸盐和胱氨酸为主的结石多在酸性尿液中形成。另外,当人体出现酸中毒或者服用含有氯化氨等酸性药物时,尿液的酸性会更加明显。
相比之下,素食为主的饮食者,体内有机酸较少,代谢后产生的酸性物质也随之减少。因此,尿液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减少,碱基增多,使得尿液偏向碱性。草酸盐、磷酸盐和碳酸盐所构成的结石则更常在碱性尿液中出现。膀胱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以及泌尿道感染等状况下,尿液的酸碱度也会偏向碱性。
值得注意的是,放置时间过久的尿液,或是含有浓血的尿液,由于代谢产物的影响,也容易呈现碱性。因此,尿液的酸碱度与我们的饮食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紧密相关。
尿常规酸碱度即是尿常规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是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因为pH在化学上是溶液酸碱度的代号。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平常饮食条件下,尿pH值为4.6~8.0,平均为6.0,即正常尿液呈现弱酸性。肾炎、肾结核常见酸性尿,I型肾小管碱中毒可见碱性尿。 尿常规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