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02 23: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5 04:45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是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制定的标准进行的,主要分为几个阶段。在2009年的修订中,分期方式有所调整,以反映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以下是各个阶段的定义:
1. Ⅰ期分为Ia期和Ib期,Ia期表示肿瘤仅限于子宫内膜或浸润深度不超过肌层的1/2,而Ib期则指浸润深度超过1/2的肌层。
2. Ⅱ期涵盖宫颈间质受累,但未扩散到子宫外。在新版分期中,宫颈间质受累被归为Ⅰ期,而非原先的Ⅱ期。
3. Ⅲ期分为Ⅲa期和Ⅲb期。Ⅲa期涉及子宫浆膜、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而Ⅲb期则包括*和/或宫旁受累。在此基础上,新版将原Ⅲc期进一步细分为Ⅲc1(盆腔淋巴结转移)和Ⅲc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 Ⅳ期分为Ⅳa期和Ⅳb期,Ⅳa期指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而Ⅳb期则表示远处转移,包括腹腔转移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值得注意的是,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不再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不会改变分期。
在新版分期中,Ia期和Ib期的5年生存率有明确区分,且宫颈粘膜受累的处理也有所调整,强调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这些更改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