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意思出处及全诗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6-03 19: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4 00:21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流彩华章之美,比如: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短短几个字就能将读者带入意境,那么,你知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意思是什么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哪?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出处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什么意思? 当老百姓为了某一项追求,不再怕死了,那么统治者用剥夺其生命的方式来威吓人民,将没有作用了。寓意为政者要用合适百姓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不能总是以刑罚恐吓百姓,而要以真正让百姓爱戴的方式来治理天下,此之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处 此句出自春秋时代老子《老子?第七十四章》。全文如下:《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老子?第七十四章》译文 如果人民饱受*的*迫,到了连死都不怕反抗的时候,统治者又怎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若人民都畏惧死,一有人做坏事就被抓起来杀掉,那还有谁敢胡作非为呢?天地间,冥冥中有专司杀伐的力量,无须人代劳。如果人代替天实施杀伐,就好像一个不会工艺的人代替木匠做工一样,很少有不伤到自己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全文赏析 有的学者在研究本章时这样写道:老子经常讲退守、柔顺、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的手法。他对待起来造反的人民可是不客气,是敢于动刀杀人的。只是他看到用死来吓唬人没有用,所以才说出一句真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有些人为了掩盖老子敌视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说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我们的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的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死亡。在那种情形下,对于为非作歹之人,把他抓起来杀掉,还有谁再敢作坏事呢?他认为,应该把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情况考虑周全,并且采取宽容的*,不按天道自然办事,草菅人命,就会带来无尽的祸患。仔细理解老子的本意,他并不是要用残酷的手段随意杀人。尽管在本章里我们见到好几个杀字,但并不是要杀害老百姓,这一点还是有必要分辨清楚的。
作者简介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聃(dān)(约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今河南鹿邑,安徽涡阳存有争议)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