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1: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07
中心主旨:通过郑伯对烛之武的任用,以及烛之武劝退秦师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的聪明才智以及深明大意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出处:先秦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节选: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本篇所记述的,是*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
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
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佚之狐,郑伯和烛之武。在这次精彩的说退秦师中,烛之武睿智的形象呈现出来。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从军事角度看,《烛之武退秦师》是非常著名的通过谈判说服、消弭战争、争取和平的成功范例。这些成功的实践都是在通过谈判消弭战端、争取和平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谈判说服的成功又强化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08
中心主旨:通过郑伯对烛之武的任用,以及烛之武劝退秦师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的聪明才智以及深明大意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出处:先秦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节选: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
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08
中心主旨:通过郑伯对烛之武的任用,以及烛之武劝退秦师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的聪明才智以及深明大意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09
中心主旨:通过郑伯对烛之武的任用,以及烛之武劝退秦师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的聪明才智以及深明大意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0:09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