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29 08: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21:00
元朝起初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八思巴根据(西藏文和梵文)创造了八思巴文,都是拼音文字。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又译"发思八","帕克思巴"),本名罗卓坚赞,意为"慧幢",系西藏萨嘉人氏。据说其人三岁能讲喜金刚修法,听众叹为稀有,于是称之为"八思巴"(藏语,意为"圣者")。
九岁时,又因讲喜金刚续本《二观察》而名声大著。南宋淳佑七年,他随其伯父萨班·贡噶坚赞至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成吉思汗之孙,蒙古窝阔台汗次子阔端皇太子,自此归附蒙古。
八思巴所创制的"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但我们今天仍能在各种八思巴文钱币及其它元代文物上见到它。
起源:
八思巴文属于拼音文字,有音无义,类似音标,元代用来拼写蒙古语,回鹘语,汉语。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学习该文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