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损失3500万吨粮食,“精米白面”观念该淘汰,看官方和专家咋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5 18: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5 19:30
近日,中办、国办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全球从地头到餐桌全过程所浪费的粮食占14%,如果损耗率下滑1%,就意味多收获2700万吨谷物,可满足7000万人一年的食用需求。
可见,节约粮食迫在眉睫,唯有让全球共同培养节粮的意识,减少粮食的损失,避免有人浪费,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在节粮号召中,我国显然走在了世界前列,早在1991年中央就下达了节粮通知,2010年再次发布节粮通告,今年4月份又通过《反食品浪费法》。
而如今,《方案》正式公布,也意味接下来中央将会倡导从生产、存储、运输、加工、消费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势必要解决长期以来的农业痛点。
年损失3500万吨粮食
有数据显示,每年因存储、运输、加工等而浪费的粮食为3500万吨,这足以满足9000万人的一年食用需要。对于这一浪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增加烘干设施、减少损耗,提高粮油的商品转化率。
如今年9月份雨水偏多,玉米、水稻、大豆等收获推迟,对应的小麦播种推迟。而因接连阴雨,使得粮食晾晒成了难题,不少谷物因此霉变。如果能在所有农村推广烘干机,那就可避免这么多粮食浪费。
在粮食收获时损耗也比较大,有数据称,国产收割机损耗率为6%,以小麦亩产750斤来看,每亩少收45斤麦谷,这个数字可不少。当然,谷物的收获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旦收获期偏晚,那谷物就会脱落,从而造成浪费,因此唯有适时收获才行。
目前我国不少乡村,因收割机、旋耕机比较少,很难做到适时收获、播种。就拿小编的村子,水稻已收割10天,因旋耕机太少,我们村不少人家小麦播种期被迫推迟,也有人又将自家的小型拖拉机开出来。
至于烘干机,小农户更是不敢想了,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只能看着谷物发霉。
因此节粮行动不能忽视了基层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需要官方的扶持和农机补助。事实上,农机补助年年有,可小农户没有那个资金去采购。能否生产出小型、低能耗的烘干机,也是一个重点问题。
“精米白面”观念该淘汰
除了粮食收获、储存上的浪费,加工上的浪费也十分尖锐。而在《方案》中,重点指出了“精米白面”的误区不能有。
在商超粮油区,米面种类多种多样,如标一米精度的大米,特一面粉、特二粉,更精细的麦芯粉、雪花粉等。而这些精米白面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年扩大,即便价格偏贵,仍然有很多人买单。
在广大消费者看来,“精米白面”才是生活品质,才符合健康饮食的需求,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中央多年来一直在警告大家别进入“精米白面”的误区。有句话说形容得好,“猪吃人吃的,人吃猪吃得”,因粮企的过度加工,使得稻谷、麦子加工时流失了大量营养成分,而流失的部分却被加工成饲料,被猪吃进肚子里。也就是说,“精米白面”并没有多少营养。
社科院专家魏教授表示,越是接近谷粒表皮的部分,其营养越是丰富,对人体的好处越多。但现如今,粮企经过三道工序生产谷物,使得真正有营养的部分被剥落。
企业之所以过度加工,还因消费者更喜欢晶莹透亮的大米、白面,实际上多道工序带来的不仅是营养流失,更是粮食浪费。
如100斤水稻,脱壳后为80斤,再将米糠层去除,还剩70斤,再将胚芽去掉,还有65斤,再将杂色米去掉,为60斤,之后还需要抛光3次,这样只有50多斤。可见,精米看似卖相高,但出米率只有50%。
因此,大家接下来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精密白面”的观念及时淘汰,这样就可避免过度加工,除了节约粮食外,也可避免能源损耗。
同时,也要警惕精密白面带来的“健康隐患”,一方面是膳食纤维的丢失,使得慢性病防治风险大;一方面是营养失衡带来的隐患,毕竟精密白面更多的是补充淀粉类成分。
当然,节粮减损需要从全产业链出发,并在技术上减少粮食在各环节的损耗,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谷物的综合利用。
对每个中国人来看,“光盘行动”观念要继续保持下去,将反对浪费践行于实际生活中,大家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