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18 14: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4 09:06
美丽的筼筜竹有个笑得“喷饭”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苏东坡所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之中。
相关的原文为:“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苏东坡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怀念既是好友又是表兄文与可的优秀散文。元丰二年(1079)七月,也就是“乌台诗案”发生之前,苏东坡在湖州晾晒书画时,发现已故好友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睹物生情,写就了这篇散文。文章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诚挚与深厚的友谊,写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苏东坡的表兄与好友,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创后世“湖州竹派”画风一脉。筼筜,是竹子的—种,生长在水边,竹竿粗大,竹节间距较长,其笋鲜脆味美。筼筜谷就是盛产筼筜竹的山谷。苏东坡提到的筼筜谷在今陕西洋县西北。
洋县在宋时为洋州治所。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出任洋州太守,期间曾在筼筜谷筑亭,并时常在此谷品尝美味的筼筜竹笋,欣赏“竹海波涛”,因而画竹益精。《筼筜谷偃竹图》就是在这个时候画了送给苏东坡的。
诗的意思就是说:筼筜谷竹林繁茂,俯瞰,好似千万顶翠绿的车盖(古代车身由彩布包裹);平视,宛如矗立的万竿碧绿的长*。其中定有葛陂湖中化龙的神竹,只是不知道它藏身在何处。葛陂湖,在今河南新蔡县北,相传后汉汝南人费长房学道十年归来,受师命投竹杖于湖中,化作飞龙,于是此湖百怪不生,水物灵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