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杜甫《赠荷花》时的写作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3 16: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48
赠荷花 是这首吗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解释:
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调凌时,真让人愁杀心肝.
赏析:
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43286.html?si=3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47
是老杜的吗?我怎么记得李商隐有写过啊?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
诗人以清浅明晰的语言,描绘出花、叶相映的绚丽,给人以美的印迹。《赠荷花》一上来,就摆出一种世俗的现象: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分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而对叶,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不闻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孪生情谊、手足之亲: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互为佐佑、互相辉映,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49
《赠荷花》是李商隐吟咏荷花的。诗的开头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第三至六句,是诗的主体部分,群芳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与众不同。“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任天真”既写花,又是写人。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46
《赠荷花》是李商隐吟咏荷花的。诗的开头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第三至六句,是诗的主体部分,群芳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与众不同。“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任天真”既写花,又是写人。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2:52
赠荷花
李商隐
【原文】: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花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哀愁杀人。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对待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盆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录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相传远古时有一个美丽的莲花仙子,私偷了百草种子下到洞庭。在湖边遇上了一个叫藕郎的小伙子,两人结成婚配,过起了美满的凡间生活。天帝派了天兵来捉莲花仙子,莲花仙子就到湖里躲起来,临别时把一颗宝珠交给藕郎。几天后,藕郎被天兵捉住,他把宝珠吞进腹中,天兵就怎么也杀不死藕郎。天帝又用箍子箍住藕郎的脖子,投入湖中。谁知藕郎沉入湖底泥中后,竟落地生根,长出又白又嫩的藕来。莲花仙子得知藕郎化成了白藕,自己也沉入湖底,当天帝亲自带兵赶到洞庭湖时,见水面上伸出来一片伞状的绿叶,一枝顶端开着白花的花梗,不一会,长出一个莲蓬。天帝下令挖掉它,可是,挖到哪里,荷叶绿到哪里,莲花开到哪里,白藕长到哪里,气的天帝只好收兵。从此,白藕和莲花在洞庭湖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