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3 21: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6 02:08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类现象:当你看到别人开怀大笑的时候,你也想笑;当别人伤心流泪的时候,你也悲从中来;当你看到别人喝水的时候,你也会有一种口渴的感觉;当你看到别*快朵颐的时候,你也开始吞咽口水……
处于幼儿期、儿童期的孩子,由于还无法自立,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大人的帮助。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及时捕捉抚养者(大人)的行为和情绪,并为此作出积极反应。因此,孩子的镜像神经元相较于大人就更加敏感。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觉得很多孩子特别会看“脸色”的原因。
换句话说,我们培养孩子的共情力,从身体层面看,就是多多刺激他们的镜像神经元,让孩子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不断联结、茁壮发展。
由于镜像神经元是把行为和情绪联系起来的神经元,因此,在我们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只有做到言行、表情以及传达出来的情绪一致,才会刺激孩子的镜像神经元 健康 发展。否则,如果我们言行不一,就会给孩子的大脑带来混乱,导致镜像神经元的错误、无效联结。
例如,一个孩子拿一本关于超级英雄的漫画故事书让妈妈给他讲,这位妈妈出于某些原因(比如认为这本书没什么营养之类的),内心并不想给他讲这本故事,但表面上又不想让孩子失望,只好敷衍着把故事讲完。孩子通过妈妈的不耐烦的语气和神情可能就会捕捉到妈妈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了确定自己的猜测,孩子可能会问:“妈妈,你不喜欢这个故事吗?”妈妈回答:“没有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妈妈不仅没有和孩子在 情感 上产生共鸣,更要命的是,妈妈言不由衷的回答,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咦,妈妈传递出的明明是不喜欢的情绪,可她为什么嘴上会说喜欢呢?一定是我判断错了。”孩子的大脑就会处于混乱状态,镜像神经元就不会得到有效刺激。
如果上述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孩子的镜像神经元就会处于“收缩”状态,得不到 健康 发展,孩子就很难对别人的情绪产生正确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产生共情的物理机制受到了阻碍,和孩子谈“共情”,结果肯定是无效的。
作为父母,我们之所以会在孩子面前“表里不一”,无外乎是如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把自己的内心袒露给孩子,他也不明白,编个“善意的谎言”把孩子敷衍过去;
另一种是,最近 育儿 的 时尚 风潮不是“不能打骂吼”孩子嘛,作为父母不是要“温和而坚定”嘛,所以我在孩子面前至少“演”一个好妈妈或好爸爸。
对于第一种情况,当我们学着去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一个容易被骗的对象,我们可能就会对孩子袒露内心了。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把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讲给孩子听,听听他建议,这些简单的举动就能够有效的刺激孩子大脑神经元的发育。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应该学着尊重自己、善待自己。我们是要对孩子“温和而坚定”,但这种态度是建立在发自肺腑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惹恼了我们,我们可以直接对孩子说:看到你这样的行为,我很不开心。我需要走开一会儿,调整一下情绪。没有必要对孩子“委曲求全”:一边紧锁眉头,一边咬牙切齿的对孩子“温柔”说话。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发生在我和鸡蛋哥哥身上的一个小例子。有一天晚上,到洗澡时间了,小家伙各种磨蹭,已经让我有些不耐烦了。终于洗完澡了,睡前故事也讲了,鸡蛋哥哥又让我给他按摩,我当时内心是拒绝的(我早就想好了,等他一睡着就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但嘴上还是轻声说“可以啊”,于是开始皱着眉头给他按摩。我的言不由衷完全被他捕捉到了,他问了一句“妈妈,你是不是不愿意啊?”,而我想都没想的说:“没有啊,我很乐意给你按摩。”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完全可以说:“被你看出来了,我是有些不愿意。因为妈妈已经花了不少时间陪伴你了。妈妈也有妈妈的事情做。我可以等你明天早上睡醒了给你按摩。”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言行一致时,孩子的大脑就会得到平静和安抚,内心也会得到鼓励:“看来我对爸妈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种对孩子大脑镜像神经元的正向刺激,会让大脑神经元获得快速发展,彼此之间建立更加有效的联结。正是“强壮、有活力”的镜像神经元,让孩子越来越能正确的获取别人正确的心理反应,进而与别人产生 情感 共鸣,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共情”。
不记得在哪看过一篇 育儿 文章,其主要表达的内容就是,孩子是我们最重要的观众,我们要“表演”给孩子看。可我想说的是,除非具备奥斯卡影帝影后级别的演技,我们的“言不由衷”或许能骗过孩子。可平凡如我们,我们蹩脚的表演一下子就能被孩子看穿。
说句题外话,我们讨论说一个演员的演技很差,所谓的“演技差”,就是其在演戏的时候的行为和情绪没有统一,很难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产生共鸣。
好吧,我们做不了好演员(我承认,我就是文章中提到的不乐意给孩子讲超级英雄故事的妈妈),也不是什么圣母、圣父,我想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真情”,把自己的真实情绪不保留的说给孩子听,去印证孩子对我们的心理感应的正确性,去正向强化刺激孩子的镜像神经元的发育。或许这就是培养孩子共情力的“不二法门”。